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三大转向

发布时间:2018-03-31 17:30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意识形态批判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01期


【摘要】:以"批判"为基本立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实现了三大转向,即在批判方法上由人本学唯物主义方法转向实践辩证法,在批判视阈上由意识形态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在批判使命上由锻造"批判的武器"转向以"武器的批判"为旨归。把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三大转向是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亦可从中汲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所需要的思想资源。
[Abstract]:Taking "critique" as the basic position, Marx's ideological criticism theory has realized three major turns in its development course, that is, from humanistic materialism method to practical dialectics in critical method. From ideological criticism to criticism of capitalist social re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ism, From forging "critical weapon" to "weapon criticizing" in critical mission, grasping the three turns of Marx's ideological critical theory is an important angle of view to understand Marx's thought. It can also draw from the ideological resources need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乔治·马尔库什;孙建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1期

2 孟宪忠;论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来源和使命[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忠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阶段对农业发展的引领[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2 杨海;;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研究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于秀艳;;我国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法律制度的建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吕明;;法律意识形态的变迁——以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为样本[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李简瑷;;阿凡达式美学:科技包装与神话原型内核的缝合[J];电影文学;2011年09期

6 宋剑;;意识形态与人的主体性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叶长茂;;论渐进式政治发展的知识基础[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虞崇胜;;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9 连晓霞;;《金光大道》:意识形态化的小说语言[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连晓霞;;“争议浩然”:文学批评的语言学“缺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平;;生态危机的后马克思主义诊断路径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兵;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彬;生态学和生态无政府主义[D];河南大学;2011年

2 任亚男;主流意识形态的缝合功能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3 闫晓晶;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分析及现实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4 倪春纳;政党、知识分子与思想整合[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丽丽;文化生产与国家乌托邦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7 董骏;哈耶克立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史衍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樊纪德;法官思维方式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戴钰;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兴明;;意识形态批判的限度及其颠覆性——对意识形态理论负面作用的一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2 张艳娟;;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微[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黄辉;;方法论的转向:法律意识形态批判的可能与生成[J];比较法研究;2011年06期

4 张秀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J];现代哲学;2002年02期

5 周宏;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中的辩证思维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向度和问题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鲁路;意识形态批判的嬗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4期

8 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2期

9 陈辉;;意识形态的“悖论”和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方法[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10 贾英健;;意识形态的实践本质及其人类公共性理想的复权——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维度及其精神实质[J];理论学刊;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拉海尔·贾基;谢静;;意识形态再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2 陈锡喜;;马克思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当代解读和启示[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杨耕;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统一[N];光明日报;201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的力作[N];光明日报;2013年

3 罗骞;不可缺失的一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金辉;理解马克思[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刘宇兰;“同一性思维”的意识形态批判[D];吉林大学;2009年

3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杨芳;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朱娜;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实践维度[D];海南大学;2011年

3 鲍永玲;意识形态批判、自由与实践[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文博;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意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建平;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彭颖晖;哈贝马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1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91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