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国情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2 13:06

  本文关键词:科学国情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中国的具体实际主要是指中国的基本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与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生命力和创造力。没有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国情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及其演变,,从解决基本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角度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科学国情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充分的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科学国情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者之间的深刻联系。基本国情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是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基本条件的总和。其核心要素是社会性质、社会发展阶段、阶级状况、社会主要矛盾、国际环境等。而科学国情观则是在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基本国情系统的、全面的科学观点与根本看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深入剖析,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各种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马克思主义必然走向教条主义。没有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盲目地、机械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片面化。只有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才能在坚持科学国情观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国情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物论,就是说,科学判定每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基本矛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法,就是说,要科学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总过程中各阶段依次演进的时间继承性。在重点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科学国情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坚持实践探索的历史与理论创新的逻辑相统一,坚持道路自觉与理论自信相统一,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通过对基本国情及其基本特征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建立在把握基本国情的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科学国情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就是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以科学国情观为统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牵引,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野、新境界、新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与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关键词:科学国情观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2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