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阶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论及当代意义
本文选题:民族 + 阶级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6期
【摘要】:文章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阶级"论断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基础,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构想和革命阶级的发现是基于欧洲社会革命和运动的观察及理论抽象,阶级概念的应用具有优先特性,民族概念则处于从属地位。列宁和斯大林时代关于"民族"和"阶级"的论断内容更为丰富,但无产阶级的总体利益指向并未改变,这一时期的民族现象随苏俄特定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成为影响革命实践的重要概念,民族团结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时代特征以及关于民族和阶级关系的理论论断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article combs the basic content and historical basis of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conclusion about "nation" and "class".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theoretical conception of ideal society and the discovery of revolutionary class in Marx and Engels era ar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theoretical abstraction of European social revolution and mov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 concept has the priorit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national concept is in the subordinate position.Lenin and Stalin's theories about "nation" and "class" are more abundant, but the general interests of the proletariat have not changed.The national phenomenon in this period became an important concept that influenced the revolutionary practic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pecific social environment of Soviet Russia, and the national unity became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to win.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pitalism revealed by Marxism and the theor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ties and classes are still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A81;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铁肩,周批改;近代中国农村的阶级分化与中共的阶级政策[J];湖湘论坛;2003年05期
2 杜建明;;论“阶级”社会身份的综合识别[J];求索;2011年04期
3 吴智棠;阶级存在和阶级意识能混为一谈吗?——就阶级范畴问题与王正萍同志商榷[J];学术论坛;1980年03期
4 王勇飞;关于阶级的含义[J];河北学刊;1982年04期
5 张贵成;;法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吗?——与尤俊意同志商榷[J];政治与法律;1985年03期
6 周星;民族社会的阶级与阶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7 尚会鹏;;阶级、主导种姓与印度乡村的权力结构[J];南亚研究季刊;1990年01期
8 陈向荣;阶级是一个历史、经济范畴[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4年06期
9 孟庆仁;论阶级范畴及阶级的实质和结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雅各·比岱,高静宇;现代社会中的阶级和政党: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春玉;张宝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回顾与展望[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2 姜辉;;西方社会的阶级不平等——西方左翼学者的视角[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萧衡钟;;社会主义政党论——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政党角色[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叶孟魁;;瞿秋白关于资本主义国际化的思考[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5 林德山;;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空间的几个基本问题[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青宜;“新中间阶级”论和“专业——管理阶级”论[N];学习时报;2001年
2 青岛大学教授 吕明灼;调和论:李大钊对中国“和”文化的独到见解[N];北京日报;2009年
3 王希恩;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历史和阶级分析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批改;中国农村阶级层分化与税费制度改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桂英;中国共产党农民利益问题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廖双双;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大学;2016年
2 肖e,
本文编号:1771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7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