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1975年整顿的首倡者、推动者和终结者——关于毛泽东与1975年的全面整顿关系的思考
[Abstract]:Mao Zedong was the first advocate of rectification in 1975. The idea of rectifying in 1975 was put forward by Mao Zedong after a thorough reflection on the grim situation caused by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ubjective logic of Mao Zedong's launch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ith the objective reality at that time, and this idea of rectification is an improved scheme which basically affirm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s the precondition. Mao Zedong was a great impetus and supporter of rectification in 1975, which provided the basic premise, key basis, cadre condition, concrete instruction for rectifying work, and criticized the Gang of four many times to remove the major obstacle for rectifying work. Deng Xiaoping was the actual leader of rectification in 1975,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ctification practice led by Deng Xiaoping was a revolutionary plan aimed at negat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an all-round way and exploring a new road for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principle between the rectification plan and Mao Zedong's. On the surface, the causes of the interruption of rectification in 1975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eep down lies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politicians on how to build socialis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类号】:A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化;也谈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与1975年整顿[J];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05期
2 程中原;毛泽东的三项指示和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美东;刘锋;;中国共产党实践中国梦的历时度考察[J];理论探讨;2016年02期
2 金民卿;;毛泽东是1975年整顿的首倡者、推动者和终结者——关于毛泽东与1975年的全面整顿关系的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年06期
3 康闪金;;“资产阶级法权”:一个革命政治语词的历史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年01期
4 张化;;十年来一九七五年整顿研究进展与热点[J];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05期
5 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状况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2期
6 李贵忠;刘军;;五年来对邓小平1975年整顿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潘洪伟;1975年全面整顿的历史特点[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化;1975年全面整顿研究述评[J];党的文献;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世诚;毛泽东的“教师情结”[J];石油教育;2000年05期
2 ;竹内实:《毛泽东的诗与人生》、《毛泽东传记三种》[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5期
3 李光荣;毛泽东与烟酒茶牌之一 毛泽东与烟[J];党史文苑;2002年05期
4 李光荣;毛泽东与烟酒茶牌之二 毛泽东与茶[J];党史文苑;2002年06期
5 李光荣;毛泽东与烟[J];湘潮;2002年06期
6 李光荣;毛泽东与宗教[J];中州统战;2002年08期
7 游和平;毛泽东一生中的“12月26日”[J];党史博览;2003年12期
8 杨胜群;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的新进展[J];党的文献;2004年01期
9 郑德兴;权威厚重 继往启今——谈《毛泽东传(1949-1976)》一书的特色[J];北京党史;2004年02期
10 霞飞;毛泽东对红卫兵态度的变化(上)[J];党史纵横;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育芳;卜凡祥;;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张素华;;关于回忆毛泽东的史料述评[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3 李士坤;;伟大的开创者——对毛泽东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4 文蓓;孙映;;2010年国内毛泽东生平和事业研究述评[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5 刘正妙;;《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研究述评[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6 黄俊;吴静;;2011年国内毛泽东生平和事业研究综述[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7 杨胜群;;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的新进展[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金春明;;再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韩泰华;;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研究述评[A];毛泽东研究述评[C];1992年
10 王姣;彭湘容;;2012年国内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综述[A];毛泽东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苑;《毛泽东传》英译工程启动[N];光明日报;2012年
2 王石川;毛泽东图书热销合肥[N];安徽日报;2003年
3 谭彦德;今年书界“毛泽东热”亮点纷呈[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秦杰;《毛泽东自传》网上拍出万元[N];中国商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申晚香 林义成;学习毛泽东读书的精神[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6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陈晋;三读《毛泽东传》[N];北京日报;2010年
7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陈晋;读《毛泽东传》,读什么?[N];人民日报;2010年
8 张巨睿;一个外国学者写毛泽东[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马长虹;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领袖的?[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毛泽东传(1949-1976)》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等出版发行[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新宇;毛泽东的民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涛;毛泽东伟人品格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3 刘正妙;《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谭国清;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5 谢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6 杨建党;领袖权威与制度成长:毛泽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宋海儆;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春荣;毛泽东国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9 黄保红;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米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风云;毛泽东的社团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赵国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平等思想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谦;毛泽东公平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李爱菊;毛泽东发展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杨少东;毛泽东管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唐奎;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东敏;论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探索[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向芝;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拥军;毛泽东管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爱霞;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12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1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