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谢林批判——马克思《博士论文》旨趣新探

发布时间:2018-10-14 19:12
【摘要】:学界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既有研究,主要考虑到他与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关联,但通过追问《博士论文》的写作结构、对象选取、论述重点、人物定位、前后改动以及与《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差别等可以发现,回应谢林晚期哲学同样是《博士论文》的主旨之一。马克思借助伊壁鸠鲁、柏拉图、德谟克利特、斯多亚派、普卢塔克、众神、众神的侍者海尔梅斯等形象,对谢林及其御用文人盟友进行了多重影射,他对谢林的隐蔽批判是其启蒙计划的固有组成部分。
[Abstract]:The existing studies of Marx's doctoral thesis mainly consider his connection with the philosophy of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Hegel School, but by questioning the writing structure, the selection of objects, the emphases of discourse, and the positioning of character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response to Schelling's late philosophy is also one of the gist of doctoral thesis. With the help of the images of Epicurus, Plato, Democritus, stoicism, Plutarch, and Hermes, the waiters of the gods, Marx insinuated Schelling and his allies of the royal literati. His covert criticism of Schelling is an inherent part of his enlightenment pla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2015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重访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项目号:2015SJD1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民旺;;寻求核时代的战略稳定:谢林及其《冲突的战略》[J];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05期

2 孟令卓;;谢林——艺术中的哲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3 一戈;谢林的自我意识在西方直觉学说史上的重要地位[J];长白学刊;1990年05期

4 ;锐意进取 科技为先——记省人大代表、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林[J];江淮法治;2013年07期

5 侯西安;谢林哲学思想历史地位的再评价[J];攀登;1998年04期

6 杨家山;刘立安;张京卫;;谢林典一片兵心系国防[J];解放军生活;2005年09期

7 牛变秀,王峰明;“突破说”质疑——就社会主义问题与谢林平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0年09期

8 ;明示出售过期食品应否担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5年07期

9 张鸣;;泸州市官员问责不过是给民意面子[J];共产党员;2009年17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谢地坤;;自由与宗教——从谢林的“自由论”谈起[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海燕;;谢林与康德美学思想之比较[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3 张政文;;谢林美学思想的现代性转向与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康蓉;;托马斯·谢林及“谢林点”[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5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倪梁康;;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彬;谢林:让病人放心托付生命[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黑龙江大学 张园;谢林带我们重回“艺术”[N];光明日报;2010年

3 执笔 汪国梁;倾尽全力付薪 诠释责任担当[N];安徽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赵先杰;闯出一片新天地[N];安徽经济报;2003年

5 徐树才 黄道钦;“让全村的人都富起来”[N];福建日报;2005年

6 梁捷;看不见的战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周战强;冲突与合作的结果[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周黎安;冲突的战略[N];机电商报;2006年

9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徐爱国;“以宪法的名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记者 刘仲华;以色列美国两学者获诺贝尔经济学奖[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园;谢林艺术哲学及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美华;谢林《自由论文》中的自由思想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2 吴剑锋;青年恩格斯与老年谢林的相遇[D];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孟令卓;谢林艺术理论的形而上学蕴涵及实质[D];辽宁大学;2011年

4 张文圣;论谢林的同一哲学[D];吉林大学;2009年

5 陈海燕;谢林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71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71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7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