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14:53
  和谐的社会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激化的可能性也增大了,这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挑战。因此,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本文从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背景入手,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逻辑的与历史的联系。展开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内部矛盾的现实状况、特点及根源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人民内部矛盾与和谐社会的理论背景入手,论述和谐发展与社会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阐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二部分,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阐述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人民内部矛盾的现实状况,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的利益化、复杂化及群体化特征,从而揭示了利益矛盾制约、影响各类矛盾发展的主导性地位,以及...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人民内部矛盾与和谐社会的理论背景
    (一)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历史发展
        1、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深化与创新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基础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3、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1、和谐发展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二、和谐社会构建中人民内部矛盾的现实状况
    (一) 和谐社会构建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表现
        1、经济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表现
        2、政治领域内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
        3、文化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表现
    (二) 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1、人民内部矛盾的利益化
        2、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化
        3、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化
    (三) 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
        1、人民内部矛盾的直接根源——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2、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根源——社会基本矛盾
三、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创新思路
    (一) 基本宗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1、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 基本思路:求同存异、唯实创新
        1、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2、加强社会监督管理机制
        3、建立多种社会保障体制
        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J]. 邵汉明,漆思.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2]我国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J]. 王小鲁.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7(04)
[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当代价值[J]. 陶新宏.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几种主要利益群体矛盾研究[J]. 王绪成.  法制与社会. 2007(03)
[5]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和观察的新视角[J]. 张晓红,王越.  理论前沿. 2007(05)
[6]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人民内部矛盾探析[J]. 刘文阶.  求索. 2007(02)
[7]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和谐思想[J]. 赵勇进.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7(01)
[8]我国基尼系数现状与税收调控政策选择[J]. 雷致青,兰延灼.  税务研究. 2006(09)
[9]浅议主流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 葛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利益群体理论及利益群体分析方法[J]. 王伟光.  新东方. 1998(03)

硕士论文
[1]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D]. 徐利.中国石油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9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79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