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意蕴

发布时间:2021-03-02 01:59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传统理解及其存疑之处,论证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批判基础及其生态内涵,探讨了其生态意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意义与启示。首先,本文探析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传统理解并指出其存疑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传统理解是将生产力理解为“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力量”,即“控制征服说”。虽然期间有不同流派的学者试图对其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却并未动摇“控制征服说”的主流地位。但这种传统理解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片面理解,其困境在于未能正确认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历史背景,即未能看到马克思对“资本的生产力”的批判;未能正确认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逻辑起点,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关于有关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区分,未能看到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受动性,因此陷入了“经济决定论”的误区,使得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似乎“无法回应”当今的生态问题。其次,本文论证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批判基础,指出其理论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反生态性的批判之上。马克思所提出的生产力具有一般与个别两个范畴。他肯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指的是一般的、抽象...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1.研究重难点
        2.创新之处
一、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之传统理解
    (一)马克思生产力概念之传统理解
    (二)传统理解之存疑
二、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批判基础
    (一)作为一般与个别的生产力范畴
        1.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生产力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
    (二)马克思对“资本的生产力”的生态批判
        1.生产目的:对资本逐利性的批判
        2.支配思想:对经济理性的批判
        3.生产方式:对不可持续性生产的批判
三、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内涵分析
    (一)逻辑起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1.肯定自然之先在地位
        2.肯定人与自然关系之双向互动
        3.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经济物质交换与生态物质交换的统一
    (二)构成要素: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
        1.肯定自然生产力之存在
        2.肯定社会生产力之自然受动性
        3.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
    (三)现实旨归:消除异化与实现和谐
        1.肯定生产力发展之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2.肯定生产力发展之支配思想是生态理性
        3.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消除生态异化与实现和谐的统一
四、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当代生态启示
    (一)经济建设:开启生态资源特殊价格化尝试
    (二)政治建设:实现“生态政府”的“生态职能”
    (三)文化建设:进行生态文明价值认同体系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58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58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d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