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批判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02 21:59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以及最主要的著作,其中关于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批判具有的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形成过程出发,对商品拜物教的形成背景进行考察,主要从时代背景以及理论来源着手。紧接着,重点剖析了马克思从宗教异化批判思想到拜物教思想批判的思维框架。第二部分,主要通过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实质的揭示,探究了商品的二重性以及劳动的二重性的思路脉络,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关系抽象化的批判和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出商品拜物教消解的实现途径,从而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批判的意义,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对当代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我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0.3.1 文献资料研究法
0.3.2 逻辑分析法
0.3.3 比较分析法
0.3.4 创新与不足
1 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形成过程
1.1 商品拜物教的形成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理论来源
1.2 从宗教异化到商品拜物教
1.2.1 从宗教异化到政治异化
1.2.2 从政治异化到经济异化
1.2.3 从经济异化到劳动异化
1.2.4 从劳动异化到商品拜物教
2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实质的揭示
2.1 商品的二重性与劳动的二重性
2.1.1 商品二重性
2.1.2 劳动二重性
2.2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内涵
2.2.1 马克思对社会关系抽象化的批判
2.2.2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蕴含的资本逻辑的批判
2.3 商品拜物教的消解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3.1 商品拜物教消解的实现途径
2.3.2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批判的意义
3.1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对当代西方思想的影响
3.1.1 卢卡奇:从商品拜物教到物化批判
3.1.2 鲍德里亚:符号拜物教批判
3.1.3 齐泽克:幻象意识形态批判
3.2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费意识形态的原罪与救赎[J]. 王国富,马心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商品:一个哲学的分析[J]. 仰海峰. 哲学研究. 2014(07)
[3]寻求根基性的存在经验[J]. 孙利天,黄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14(03)
[4]论商品拜物教中的辩证法意蕴[J]. 孔明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2)
[5]《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 孙正聿. 学习与探索. 2014(01)
[6]现代性的精神后果:西方与中国[J]. 王南湜,夏钊.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1)
[7]精神生活、精神家园及其信仰问题[J]. 胡海波.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1)
[8]金融资本批判——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效应及其逻辑理路[J]. 王庆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5)
[9]资本逻辑的存在论批判——《资本论》辩证法思想的当代阐释[J]. 高广旭. 学习与探索. 2013(09)
[10]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悖论[J]. 鲁品越. 学习与探索. 2013(02)
本文编号:3060026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0.3.1 文献资料研究法
0.3.2 逻辑分析法
0.3.3 比较分析法
0.3.4 创新与不足
1 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形成过程
1.1 商品拜物教的形成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理论来源
1.2 从宗教异化到商品拜物教
1.2.1 从宗教异化到政治异化
1.2.2 从政治异化到经济异化
1.2.3 从经济异化到劳动异化
1.2.4 从劳动异化到商品拜物教
2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实质的揭示
2.1 商品的二重性与劳动的二重性
2.1.1 商品二重性
2.1.2 劳动二重性
2.2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内涵
2.2.1 马克思对社会关系抽象化的批判
2.2.2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蕴含的资本逻辑的批判
2.3 商品拜物教的消解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3.1 商品拜物教消解的实现途径
2.3.2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批判的意义
3.1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对当代西方思想的影响
3.1.1 卢卡奇:从商品拜物教到物化批判
3.1.2 鲍德里亚:符号拜物教批判
3.1.3 齐泽克:幻象意识形态批判
3.2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费意识形态的原罪与救赎[J]. 王国富,马心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商品:一个哲学的分析[J]. 仰海峰. 哲学研究. 2014(07)
[3]寻求根基性的存在经验[J]. 孙利天,黄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14(03)
[4]论商品拜物教中的辩证法意蕴[J]. 孔明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2)
[5]《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 孙正聿. 学习与探索. 2014(01)
[6]现代性的精神后果:西方与中国[J]. 王南湜,夏钊.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1)
[7]精神生活、精神家园及其信仰问题[J]. 胡海波.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1)
[8]金融资本批判——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效应及其逻辑理路[J]. 王庆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5)
[9]资本逻辑的存在论批判——《资本论》辩证法思想的当代阐释[J]. 高广旭. 学习与探索. 2013(09)
[10]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悖论[J]. 鲁品越. 学习与探索. 2013(02)
本文编号:3060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6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