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民主参与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03:42
  民主思想贯穿毛泽东的一生,实现人民民主的伟大理想是毛泽东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毛泽东是中国民主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民主思想理论,其中,民主是主线,而民主是通过参与来实现的。近代中国曾处于受支配的背景下,国家和人民都毫无自由和权利可言,因此,马克思民主思想被烙上了实现独立和自由的中国烙印。毛泽东的民主参与思想是围绕着权利展开的,毛泽东在将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注重在各个参与的层次、环节、领域和方式中注入民主这一目的和手段,使参与在维护各方面关系的横向和实现过程的纵向上都是民主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毛泽东民主参与思想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要在共同追求共和事业的过程中,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从消极被动的参与到积极主动的参与,从缺乏主体意识到责任意识的转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自己和国家的主人。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继续坚持和发展协商民主和代表民主,丰富民主形式,建立健...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民主参与的基本理论
    2.1 民主参与的基本内涵
        2.1.1 民主参与的概念
        2.1.2 民主参与的特征
    2.2 民主参与的双重价值
        2.2.1 目的性
        2.2.2 手段性
    2.3 民主参与的中国化创新
        2.3.1 理论渊源
        2.3.2 中国化发展
第3章 民主参与的具体形态
    3.1 各领域中的民主参与
    3.2 各环节中的民主参与
    3.3 各层次中的民主参与
    3.4 各方式中的民主参与
第4章 民主参与的主体意识
    4.1 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
    4.2 民主参与的代表意识
    4.3 民主参与的责任意识
    4.4 民主参与的协商意识
第5章 民主参与的根本要义
    5.1 民主参与的正当性
    5.2 民主参与的有效性
    5.3 民主参与的无支配性要义
第6章 毛泽东民主参与思想的当代启示
    6.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6.2 通过民主参与保障人民民主
    6.3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民主参与
    6.4 挖掘民主潜能实现人类发展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研究综述[J]. 何昕.  理论建设. 2018(01)
[2]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J]. 李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3]人民民主的中国形态——毛泽东民主思想探析[J]. 黄显中,程婉.  毛泽东研究. 2017(06)
[4]毛泽东研究年度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J]. 吴怀友,郭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08)
[5]论毛泽东民主价值观与美国对华输出民主的破局[J]. 廖小平,孙欢.  毛泽东研究. 2017(04)
[6]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新拓展——评《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 欧叶荣,申永丰.  中国出版. 2016(16)
[7]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认知、把握与思考[J]. 尚庆飞.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6(04)
[8]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新发展[J]. 赵开开,郑曙村.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9]毛泽东精神的逻辑界限、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J]. 尚庆飞.  东岳论丛. 2016(03)
[10]原则性与策略性相统一: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新探[J]. 井方.  贵州社会科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 成林萍.中共中央党校 2011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研究[D]. 沈娟.南京财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71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71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