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1-06-14 01:20
  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也面临严峻的形势——生态环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恩格斯在一百多年以前已经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关注。面对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旨在从恩格斯的生平著作中的经典文本着手对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进行阐述,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同时也希望能够使江西更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人与自然能够更加和谐的相处。本文从恩格斯的经典著作的相关内容入手,将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与现实相结合,能够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活动。第一部分交代了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以及国内外对于生态自然观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阐述了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中的内容。第三部分对于恩格斯的自然观的理论特征和实践特征进行分析,以显现出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科学性。第四部分从恩格斯发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方面进行探讨。第五部分着重于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以及对于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指导意义进行阐述。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
        1.1.3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4 选题的实践意义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恩格斯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2.1 恩格斯突出了实践的重要作用
        2.1.1 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1.2 人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实践活动
    2.2 恩格斯指出人们对自然进行改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2.1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发展对自然进行改造
        2.2.2 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对自然进行改造
    2.3 恩格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
        2.3.1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3.2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2.4 恩格斯指出人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4.1 人类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
        2.4.2 人类的社会属性——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3章 恩格斯自然观的特征
    3.1 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特征
        3.1.1 恩格斯自然观的唯物论立场
        3.1.2 恩格斯自然观的辩证法思想
        3.1.3 恩格斯自然观的发展性眼光
    3.2 恩格斯自然观的实践特征
        3.2.1 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实践性
        3.2.2 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可持续性
        3.2.3 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时代性
第4章 恩格斯对治理自然环境问题途径的探讨
    4.1 遵循自然规律,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4.1.1 恩格斯对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叙述
        4.1.2 正确认识自然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
    4.2 防止人的实践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4.2.1 恩格斯对人类的实践活动造成环境破坏的叙述
        4.2.2 人类必须防范实践的异化性带来的灾害
    4.3 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以保护环境
        4.3.1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环境破坏现象的描述
        4.3.2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
第5章 恩格斯自然观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5.1 建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
        5.1.1 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形成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5.1.2 建立正确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
    5.2 正确解决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
        5.2.1 人类中心主义的不足之处
        5.2.2 正确对待非人类中心主义
    5.3 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
        5.3.1 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
        5.3.2 对我国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的实践意义
    5.4 对建立生态经济区的价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5.4.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4.2 建立环境绩效考核机制
        5.4.3 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5.4.4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5.4.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探析[J]. 张明.  生态经济. 2010(09)
[2]从“自然的报复”问题看恩格斯自然概念及其当代意义[J]. 胡大平.  学术研究. 2010(07)
[3]一场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是生态学家的争论——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一个视角[J]. 杜秀娟.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4)
[4]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探究[J]. 李春秋.  伦理学研究. 2010(04)
[5]简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J]. 邓坤金,李国兴.  哲学研究. 2010(05)
[6]恩格斯思想的生态轨迹[J]. 黄瑞祺,黄之栋.  鄱阳湖学刊. 2010(02)
[7]恩格斯的“生态警告”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蒋兆雷,程平.  理论与改革. 2010(01)
[8]差异与互补: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之比较[J]. 任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9]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解放的进程——基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新思考[J]. 刘同舫,黄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0]马克思的多维自然观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J]. 冯飞龙.  求实. 2009(10)



本文编号:3228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28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