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科学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8 09:51
本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这个角度,来研究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党的先进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先进性科学内涵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如马克思恩格斯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一个怎样的党的问题、列宁党的组织建设的论述、毛泽东关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和邓小平强调用制度来保证党的先进性等。 基于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同党在新的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觉走在时代前列、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坚持崇高价值取向的先进性,构成了党的先进性最深刻、最丰富的内涵系统,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概括。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展现在党的先进性与一些重要方面的基本关系中,如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关系;展现在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之中。 苏共败亡,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其深层次根源:苏共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来建设党,从而...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生态环境的新变化要求对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做出时代回答
(一) 国际形势新变化
(二) 国内情况新变化
(三) 党自身状况的新变化
第二章 具体的、历史的考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先进性的经典论述
1.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
2. 共产党以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
3. 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
4. 共产党要成为历史进步最终的推动力量
(二) 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要求
1. 党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是阶级的先锋队
2.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3. 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4. 党是组织的总和
5. 党必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
(三) 毛泽东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贡献
1. 坚持在思想上建党
2. 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3. 坚持和发扬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
5. 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四) 邓小平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发展
1. 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坚持在制度上建党
3. 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4. 从严治党,反对腐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章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其他重要方面的关系
(一)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
1. 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
2. 党的先进性和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区别
3. 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高度统一
(二)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 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广泛性的有机结合
(三)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
(四)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理论的创新性
第四章 苏共丧权的教训和启示
(一) 思想建设上违背了党的先进性,僵化、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1. 同党内“左”的和“右”的倾向斗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神圣化
2. 全面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袖
3.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用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垄断真理和意识形态
(二) 政治经济建设上违背了党的先进性,长期偏离的政治路线
1.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长期存在脱离实际的认识
2. 苏共对苏联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存在错误的认识
3. 对现代资本主义认识僵化,在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一味盲目自大,自我封闭
(三) 组织建设上违背了党的先进性,削弱了党的领导
1.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监督机制得不到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
2.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选举制代替任何形式的任命制,走了极端民主化的组织路线
(四) 党风建设上的严重失误,使党失去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1. 苏共弃人民的利益而不顾
2. 官僚主义和腐败使苏共丧失了人民的信任
(五) 苏共丧权的经验教训:把握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的时代特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1. 既要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做到思想上不断解放
2. 必须加强党自身运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科学的党内运行机制
3. 必须始终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章 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一)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和实质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科学内涵的具体体现
(二)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的新高度
1. 新的理论高度
2. 新的历史高度
3. 新的时代高度
(三) 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新途径
1. 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
2. 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途径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J]. 陈庆耀. 求是. 2005(05)
[2]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J]. 王茂林. 求是. 2003(17)
[3]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论断——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J]. 谷安林. 求是. 2003(03)
[4]关于理解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几个问题[J]. 张琪岩. 探索与求是. 2002(04)
本文编号:3289339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生态环境的新变化要求对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做出时代回答
(一) 国际形势新变化
(二) 国内情况新变化
(三) 党自身状况的新变化
第二章 具体的、历史的考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先进性的经典论述
1.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
2. 共产党以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
3. 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
4. 共产党要成为历史进步最终的推动力量
(二) 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要求
1. 党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是阶级的先锋队
2.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3. 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4. 党是组织的总和
5. 党必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
(三) 毛泽东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贡献
1. 坚持在思想上建党
2. 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3. 坚持和发扬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
5. 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四) 邓小平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发展
1. 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坚持在制度上建党
3. 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4. 从严治党,反对腐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章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其他重要方面的关系
(一)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
1. 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
2. 党的先进性和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区别
3. 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高度统一
(二)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 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广泛性的有机结合
(三)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
(四)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理论的创新性
第四章 苏共丧权的教训和启示
(一) 思想建设上违背了党的先进性,僵化、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1. 同党内“左”的和“右”的倾向斗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神圣化
2. 全面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袖
3.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用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垄断真理和意识形态
(二) 政治经济建设上违背了党的先进性,长期偏离的政治路线
1.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长期存在脱离实际的认识
2. 苏共对苏联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存在错误的认识
3. 对现代资本主义认识僵化,在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一味盲目自大,自我封闭
(三) 组织建设上违背了党的先进性,削弱了党的领导
1.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监督机制得不到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
2.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选举制代替任何形式的任命制,走了极端民主化的组织路线
(四) 党风建设上的严重失误,使党失去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1. 苏共弃人民的利益而不顾
2. 官僚主义和腐败使苏共丧失了人民的信任
(五) 苏共丧权的经验教训:把握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的时代特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1. 既要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做到思想上不断解放
2. 必须加强党自身运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科学的党内运行机制
3. 必须始终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章 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一)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和实质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科学内涵的具体体现
(二)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的新高度
1. 新的理论高度
2. 新的历史高度
3. 新的时代高度
(三) 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新途径
1. 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
2. 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途径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J]. 陈庆耀. 求是. 2005(05)
[2]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J]. 王茂林. 求是. 2003(17)
[3]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论断——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J]. 谷安林. 求是. 2003(03)
[4]关于理解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几个问题[J]. 张琪岩. 探索与求是. 2002(04)
本文编号:3289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89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