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3:0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交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展现其本质的社会存在方式。马克思从人的现实存在出发,科学地概括出“交往”这一历史范畴,使“人”从虚幻的、想象的、与世隔绝的状态,回归到现实生活。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交往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它认为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交往是生产的前提,生产决定交往形式。在社会发展中,交往是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交往是人存在的基础,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考察人类社会所有制演进和人的发展历史过程之后,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必须以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普遍交往是人的解放的重要标志。 研究马克思交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它丰富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拓展了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它提供了人类学思维范式的新启示,完成了在“人”的研究中思维前提的根本转变。同时,马克思交往理论为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解决各种交往困境提供了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为我国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交往 马克思交往理论 社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13
  • 1 选题缘起7-8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8-11
  • 3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主要观点11-13
  • 第一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形成轨迹13-24
  • 1.1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渊源14-17
  • 1.2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轨迹17-24
  • 第二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24-38
  • 2.1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生产决定交往的形式24-27
  • 2.2 交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机制27-30
  • 2.3 普遍交往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30-35
  • 2.4 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35-38
  • 第三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38-47
  • 3.1 丰富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38-39
  • 3.2 为人类学思维范式的转换提供了价值尺度39-42
  • 3.3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现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42-44
  • 3.4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理论视野44-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湃;;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社会交往思想[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年06期

2 陈雄章;世界交往的内在矛盾与香港问题的历史趋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宋田田;;全球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交往理论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1期

4 刘奔;世界交往和社会主义的实践[J];新视野;1998年05期

5 丁爱云;;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J];学理论;2010年06期

6 李明生;浅析交往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札记[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7 孙永超;;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知识经济;2009年08期

8 叶险明;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兼论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02期

9 郭树勇;从“世界交往”概念看马克思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方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1期

10 闫艳;王秀阁;;马克思交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界[J];求实;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2 刘平;;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吴嘉蓉;;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的成功之路[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魏名国;;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杨爱莲;;“入世”带给护理管理者的思考[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程倩;郑家昊;;论全球化中的行政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嘉蓉;;论苏联在时代问题上的重大失误及其后果[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丁军强;;通向自由之路:马克思视域中的科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程海东;陈多闻;;技术使用的本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姆·道克托洛夫;中国与世界交往保持头脑冷静[N];国防时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周兆军;中共正以更开放姿态与世界交往[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张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N];学习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梁强;第一阶段较量伊朗完胜[N];财经时报;2006年

5 孟慧英;萨满状态[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史翔;“你所说所做,就是代表北京,代表中国”随想[N];桂林日报;2007年

7 哈尔滨市社科院 邹庆国;喧嚣假期经济的冷思考[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长歌当哭人何为 汶川震后期有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霍英东;香港的出路[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日报评论员;抢抓机遇 商机无限[N];淄博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于林龙;回归生活世界交往范式的意义理论[D];吉林大学;2010年

4 蒙冰峰;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秋磊;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亮亮;论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文锋;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波;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婷;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6 帅晓林;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月红;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人的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妍妍;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雅娟;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审视[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孙宏樽;网络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2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