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1-10-30 00:55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设计,并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求我们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社会各领域里公平正义体现得如何。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诉求,它对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协调、维系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诸多非正义的现象,特别是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条件下,要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和衷共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以正义为价值前提,妥善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使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保证他们的正义所得,维系和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社会的和谐。为此,我们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探寻实现社会正义的路径。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多名思想家关于正义思想的论述,引出马克思的正义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并进而在此基础之上较为深入地阐释了马克思的正义观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非正义的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社会分配方式与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从而揭示出马克思正义观区别于以往正义思想的独有特点,...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止义概念的研究
1.2.2 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研究
1.2.3 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止义观的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实证分析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来源
2.1 对古典自然法正义原则的继承
2.1.1 对正义是人的伦理道德追求理念的继承
2.1.2 对正义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思想的继承
2.1.3 对正义属于法律范畴思想的继承
2.2 对近代法哲学正义思想的扬弃
2.2.1 对康德理性主义哲学的扬弃
2.2.2 对黑格尔法学观的扬弃
2.3 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吸收
2.3.1 对分配正义理论的吸收
2.3.2 对社会基本制度理论的吸收
第3章 马克思正义观概述
3.1 马克思正义观的发展历程
3.1.1 初步探索阶段
3.1.2 全面深入阶段
3.1.3 理论成熟阶段
3.2 马克思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3.2.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现象的批判
3.2.2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
3.2.3 马克思对未来正义社会的设计
3.3 马克思正义观的特点
3.3.1 运用唯物史观视角探讨社会正义
3.3.2 揭示经济正义在正义中的重要地位
3.3.3 正义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4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当代意义
4.1 我国社会正义的现状剖析
4.1.1 当前我国社会的非正义现象
4.1.2 社会非正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4.2 我国实现社会正义的具体途径
4.2.1 树立止义的和谐社会观
4.2.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2.4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4.2.5 加快司法公止制度建设的进程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与思路[J]. 刘望秋.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03)
[2]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J]. 顿红.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12)
[3]论马克思的正义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 张海夫. 桂海论丛. 2006(02)
[4]马克思法哲学正义观初探[J]. 陈光义,宣刚.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3)
[5]法官等级与司法公正[J]. 贺卫方. 法学. 1999(10)
[6]司法改革:从权力走向权威——兼谈对司法本质的认识[J]. 贺日开. 法学. 1999(07)
[7]司法与民主:中国司法民主化及其批判[J]. 陈端洪. 中外法学. 1998(04)
[8]马克思正义观和伦理思想的新近诠释——兼评《马克思、正义、和历史》[J]. 洪鎌德. 现代哲学. 1990(04)
本文编号:3465720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止义概念的研究
1.2.2 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研究
1.2.3 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止义观的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实证分析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来源
2.1 对古典自然法正义原则的继承
2.1.1 对正义是人的伦理道德追求理念的继承
2.1.2 对正义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思想的继承
2.1.3 对正义属于法律范畴思想的继承
2.2 对近代法哲学正义思想的扬弃
2.2.1 对康德理性主义哲学的扬弃
2.2.2 对黑格尔法学观的扬弃
2.3 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吸收
2.3.1 对分配正义理论的吸收
2.3.2 对社会基本制度理论的吸收
第3章 马克思正义观概述
3.1 马克思正义观的发展历程
3.1.1 初步探索阶段
3.1.2 全面深入阶段
3.1.3 理论成熟阶段
3.2 马克思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3.2.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现象的批判
3.2.2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
3.2.3 马克思对未来正义社会的设计
3.3 马克思正义观的特点
3.3.1 运用唯物史观视角探讨社会正义
3.3.2 揭示经济正义在正义中的重要地位
3.3.3 正义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4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当代意义
4.1 我国社会正义的现状剖析
4.1.1 当前我国社会的非正义现象
4.1.2 社会非正义现象的原因分析
4.2 我国实现社会正义的具体途径
4.2.1 树立止义的和谐社会观
4.2.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2.4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4.2.5 加快司法公止制度建设的进程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与思路[J]. 刘望秋.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03)
[2]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J]. 顿红.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12)
[3]论马克思的正义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 张海夫. 桂海论丛. 2006(02)
[4]马克思法哲学正义观初探[J]. 陈光义,宣刚.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3)
[5]法官等级与司法公正[J]. 贺卫方. 法学. 1999(10)
[6]司法改革:从权力走向权威——兼谈对司法本质的认识[J]. 贺日开. 法学. 1999(07)
[7]司法与民主:中国司法民主化及其批判[J]. 陈端洪. 中外法学. 1998(04)
[8]马克思正义观和伦理思想的新近诠释——兼评《马克思、正义、和历史》[J]. 洪鎌德. 现代哲学. 1990(04)
本文编号:3465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6572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