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全球化意识

发布时间:2021-10-31 15:07
  党的十六届四中届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全面部署。从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成为党的工作重心和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也成了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和谐社会建设,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和谐”和“和谐社会”概念的梳理分析,认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不仅适应了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说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和指导思想有了新的升华,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其次,本文认为根据哲学整体论的思想,世界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文明的发展就是在各民族文明的相互激荡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全球化就是世界普遍联系的一种表现。根据哲学整体论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全球化意识。并在对全球化概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全球化与全球化意识的理解。本文认为虽然资本主义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全...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哲学整体论与和谐社会建设
    1.1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1.1.1 “和谐”与“和谐社会”概念的起源
        1.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1.1.3 构建和谐社会历史任务提出的时代背景
        1.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2 哲学整体论与全球化意识
        1.2.1 哲学整体论的含义
        1.2.2 整体思维与和谐社会建设
    1.3 全球化意识与和谐社会建设
        1.3.1 全球化的内涵
        1.3.2 全球化意识的含义
        1.3.3 全球化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第二章 全球化意识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2.1 全球化——和谐社会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2.1.1 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2.1.2 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2.2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2.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2.2.2 双赢博奕原则
        2.2.3 多元化原则
        2.2.4 共生原则
    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2.3.1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动摇
        2.3.2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2.3.3 坚持与时俱进,坚定走创新之路
        2.3.4 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章 树立全球化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 树立经济全球化意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发展
        3.1.1 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完善经济体制刻不容缓
        3.1.2 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实现中国与世界协调发展
    3.2 树立政治全球化意识,改革政治体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3.2.1 正视政治全球化的冲击,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势在必行
        3.2.2 全面开放敢于借鉴,坚持根本不入误区
    3.3 树立文化全球化意识,加强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3.3.1 西方文化来势汹涌,文化现代化迫在眉睫
        3.3.2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融合创新发展
    3.4 树立全球化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3.4.1 执政能力不容否定,加强建设时代要求
        3.4.2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能力强化本领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全球治理与国际和谐社会的构建[J]. 李丽.  党政干部学刊. 2007(03)
[2]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质与核心[J]. 曹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01)
[3]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J]. 周杰.  兰州学刊. 2007(01)
[4]全球化意识与和谐社会建设[J]. 王金平,乔瑞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11)
[5]全球化及其后果与中国选择和谐社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J]. 赵连文.  党史博采.理论. 2006(09)
[6]全球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朱宗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05)
[7]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J]. 肖长富,高宝柱.  探索. 2006(03)
[8]全球化的挑战[J]. Gary Fethke.  世界教育信息. 2006(06)
[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J]. 李渤.  求实. 2006(04)
[10]关于中国的全球治理研究[J]. 庞中英.  现代国际关系. 2006(03)

硕士论文
[1]全球化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D]. 邱荷.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8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68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