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

发布时间:2021-11-05 05:44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恢复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确立了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向,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在了发展生产力基础上。其发展的现实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仍然是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关怀。邓小平发展观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实现了在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飞跃。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开端,它为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的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范围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一章:邓小平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一、“思想继承”的本质
        1、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2、继承思想要依靠思想自身具有的客观性
        3、继承思想活动的基本原理
    二、发展观中的思维方式变革
        1、文革以来的抽象发展观及其抽象思维方式
        2、对真理与认识论结构的恢复
        3、对认识的“前理解”的尊重
        4、邓小平发展观中的历史性解释原则
    三、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新确立
        1、真理是具体的
        2、真理是历史的
        3、真理具有相对性
        4、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原则的恢复
第二章: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
    一、发展观概念的提出
        1、作为“哲学反思”结果的“发展观”
        2、邓小平的“发展观”概念需要我们去“解读”
        3、邓小平“发展观”概念的内涵
    二、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本性
        1、邓小平发展观中生产力的作用
        2、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
    三、当代中国共产主义逻辑的新起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理论内涵
        3、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国际背景
第三章:邓小平发展观的内容
    一、邓小平发展观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向”
        1、邓小平的发展观革命
        2、“文革”:对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误用”
        3、从“阶级斗争”到“生产力发展”的转向
    二、邓小平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理解
        1、发展观所提出的目标逻辑
        2、从“抽象”回到“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理解
    三、改革:邓小平发展观中的实践性环节
        1、经济体制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
        3、科技体制改革
第四章: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
        1、人类的理想性生存方式
        2、青年马克思的理想
        3、共产主义的理想性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不是“实用主义”
        1、对“极端理想主义”价值观念的废黜
        2、“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3、“摸论”和“猫论”并不遮蔽“理想主义”
    三、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
        1、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以人为本”
        2、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共产主义
        3、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世界历史
第五章: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
        1、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实质的继承
        2、对邓小平发展观中“经济优先原则”的继承
        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方法论继承
    三、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超越
        1、从“建设”到“发展”的转变
        2、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根据
        3、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论超越
        4、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含义
        5、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
        6、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思想
结语
    一、邓小平发展观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历史进步论
    三、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
    四、论文创新观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相关科研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与市场社会主义两种劳动产权理论比较[J]. 韩喜平,姜国权.  学习与探索. 2006(01)
[2]以人为本的现实诠释[J]. 邓如辛.  学术交流. 2005(09)
[3]作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J]. 王南湜.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6)
[4]实践的价值反省与重建[J]. 杨玉.  广东社会科学. 2001(05)
[5]论实践的阻禁原则[J]. 杨玉.  人文杂志. 2001(03)
[6]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J]. 张一兵.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
[7]主体性与反主体性:实践二重性阐释[J]. 杨玉.  江海学刊. 1994(04)
[8]人类生存背景的变换与实践观念的更新[J]. 杨玉.  江汉论坛. 1994(08)



本文编号:3477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77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