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生产力学说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05 07:4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阐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及社会主义市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这一理论体系还包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而邓小平的生产力学说,则又是贯穿整个邓小平理论的中心线索。因此,通过对邓小平生产力学说的探析,可以更好的理解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也才能更进一步把这一思想同中国当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宣称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巨大杠...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邓小平生产力学说的形成
    第一节 邓小平生产力学说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学说
        二、列宁的生产力学说
        三、毛泽东生产力学说
    第二节 邓小平生产力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一、对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洞悉与把握
        二、对第一代领导核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败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改进
        四、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果的批判与借鉴
第二章 邓小平生产力学说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邓小平生产力学说的理论定位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
        二、生产力标准论
        三、第一生产力论
        四、"两手抓"理论
    第二节 邓小平生产力学说的特点
        一、实践性
        二、时代性
        三、人本性
        四、开放性
    第三节 邓小平生产力学说的实现路径
        一、动力保障:改革开放动力
        二、体制保障: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
        三、战略保障
        四、人才保障:重视发现人才
第三章 邓小平生产力学说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江泽民生产力学说
        一、生产力学说进一步深化的背景
        二、江泽民生产力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解读[J]. 刘文娟.  商品与质量. 2010(S4)
[2]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生产力发展的统一性[J]. 龚晓会,张庆磊,李风缓.  前沿. 2009(13)
[3]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J]. 许崇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9)
[4]浅论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J]. 王希.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5]论邓小平生产力发展动力论的创新[J]. 刘大中.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
[6]浅析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J]. 姚富云,姚龙.  宜宾学院学报. 2005(05)
[7]论邓小平对马克思生产力学说的贡献[J]. 牟昱苍.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8]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核心内容[J]. 宋永乐,陈代文.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4(05)
[9]论邓小平人才战略思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J]. 张泽元.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10]论江泽民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J]. 熊乐兰.  贵州民族研究. 2004(01)

硕士论文
[1]毛泽东邓小平生产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于云荣.河北大学 2005
[2]邓小平的发展生产力理论[D]. 李岩.内蒙古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7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77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