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的两大社会发展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1-11-05 10:54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历来是理论界倍受关注的话题,在不同时间、空间和不同需求背景下,人们往往可以对其解读出不同含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内容丰富,选取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两大理论即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加以深入解读,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本解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马克思原典出发,结合中国现实,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首先从理论源头对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解读,探讨此理论的背景、内容及对它的理解。其次通过剖析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辨析它和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关联,得出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性与可行性,客观性与自主性的论断。最后,探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把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有机联系起来,强调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同时辨析了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回答了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与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关系,并将其落实到对中国社会主...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2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和解读
2.1 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背景
2.2 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内容
2.3 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解读
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和解读
3.1 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的内容
3.2 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的特性
3.3 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的解读
4 马克思的两大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4.1 马克思的两大社会发展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4.2 马克思的两大社会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5 结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亨的政治哲学转向及其启示[J]. 段忠桥. 哲学研究. 2006(11)
[2]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世界眼光观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J]. 张传鹤. 理论学刊. 2006(09)
[3]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几点思考[J]. 王力军,胡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4]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J]. 刘军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S2)
[5]马克思晚年的探索与邓小平的伟大抉择[J]. 栾英霞,邹秀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05)
[6]从跨越“卡夫丁峡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J]. 徐可纯.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08)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中国的“跨越”问题[J]. 汤涛. 学术论坛. 2004(04)
[8]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论析[J]. 汪青松.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9]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笔谈)——全球化与社会主义[J]. 丰子义. 新视野. 2002(02)
[10]马克思晚年的困惑[J]. 张奎良. 新华文摘. 1989 (10)
本文编号:3477664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2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和解读
2.1 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背景
2.2 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内容
2.3 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解读
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和解读
3.1 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的内容
3.2 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的特性
3.3 社会发展阶段“五形态”理论的解读
4 马克思的两大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4.1 马克思的两大社会发展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4.2 马克思的两大社会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5 结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亨的政治哲学转向及其启示[J]. 段忠桥. 哲学研究. 2006(11)
[2]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世界眼光观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J]. 张传鹤. 理论学刊. 2006(09)
[3]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几点思考[J]. 王力军,胡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4]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J]. 刘军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S2)
[5]马克思晚年的探索与邓小平的伟大抉择[J]. 栾英霞,邹秀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05)
[6]从跨越“卡夫丁峡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J]. 徐可纯.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08)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中国的“跨越”问题[J]. 汤涛. 学术论坛. 2004(04)
[8]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论析[J]. 汪青松.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9]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笔谈)——全球化与社会主义[J]. 丰子义. 新视野. 2002(02)
[10]马克思晚年的困惑[J]. 张奎良. 新华文摘. 1989 (10)
本文编号:3477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7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