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伦理意蕴及其构建路径
发布时间:2021-11-05 15:49
和谐是事物发展到某个阶段所特有的一种对立统一状态,它反映矛盾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立面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协调性、秩序性、平衡性和规律性的特点。社会和谐是人类几千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呼唤,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各种不和谐现象的理性选择。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目标,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更是一种渗透着伦理精神的道德化的社会。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伦理内涵,彰显着极其重要的伦理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反映了人类在处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自身各方面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机统一体。和谐社会彰显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其中,民主政治...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文化背景
(一) 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呼唤
(二)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然要求
(三) 解决各种不和谐现象的理性选择
二、和谐社会的伦理意蕴
(一) 各种人文关系的和谐
(二) 六大伦理精神的彰显
(三) 四种伦理环境的创设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路径和基本要求
(一)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二) 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导向
(三) 以挖掘中外和谐思想资源为养料
(四) 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华和谐文化的思想资源及其现代意义——兼论当代文化发展战略[J]. 吴光. 哲学研究. 2007(05)
[2]民族精神的整合作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盛邦和,章益国,何爱国. 思想理论教育. 2007(09)
[3]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J]. 秦宣.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1)
[4]对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考[J]. 李抒望.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7(01)
[5]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J]. 王泽应. 湖南社会科学. 2006(04)
[6]生态经济伦理公平:公平观念的新内涵[J]. 王泽应. 江汉论坛. 2006(06)
[7]新世纪中国诚信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 王泽应.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8]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J]. 梁树发. 东岳论丛. 2005(06)
[9]关于和谐社会的统计学研究[J]. 于斌. 统计与决策. 2005(19)
[10]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J]. 徐晨光,林国标. 理论前沿. 2005(19)
本文编号:3478085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文化背景
(一) 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呼唤
(二)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然要求
(三) 解决各种不和谐现象的理性选择
二、和谐社会的伦理意蕴
(一) 各种人文关系的和谐
(二) 六大伦理精神的彰显
(三) 四种伦理环境的创设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路径和基本要求
(一)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二) 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导向
(三) 以挖掘中外和谐思想资源为养料
(四) 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华和谐文化的思想资源及其现代意义——兼论当代文化发展战略[J]. 吴光. 哲学研究. 2007(05)
[2]民族精神的整合作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盛邦和,章益国,何爱国. 思想理论教育. 2007(09)
[3]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J]. 秦宣.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1)
[4]对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考[J]. 李抒望.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7(01)
[5]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J]. 王泽应. 湖南社会科学. 2006(04)
[6]生态经济伦理公平:公平观念的新内涵[J]. 王泽应. 江汉论坛. 2006(06)
[7]新世纪中国诚信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 王泽应.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8]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J]. 梁树发. 东岳论丛. 2005(06)
[9]关于和谐社会的统计学研究[J]. 于斌. 统计与决策. 2005(19)
[10]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J]. 徐晨光,林国标. 理论前沿. 2005(19)
本文编号:3478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7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