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当代阐释 ——兼析当代“财富与幸福”悖论

发布时间:2022-10-21 12:18
  财富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财富观是人们对于财富的总的看法与总的观点,直接体现着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的转型,中国人的财富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的积极影响在于,获取财富的正当性正日益突显,财富已成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象征。但与此同时,它也有消极影响,即造成了“片面追求财富,忽视人的真正幸福”的社会后果,也就是在实践中形成了“财富与幸福”的悖论。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财富观,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财富与幸福”悖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研究马克思主义财富观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同时,尽管在思想史上研究财富的学说很多,但都没能在科学的意义上探索到财富问题的本质规律,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财富观又具有理论意义。 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其一,马克思的财富概念,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财富的物质形式与非物质形式,以及人的存在三个视角。其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内研究财富观的各项具体问题,关注点包含三个方面,即财富的尺度问题、财富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关系问题,以及财富的生产与分配问题。其三,...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当代“财富与幸福”悖论及其影响
    (一) 当代“财富与幸福”悖论
    (二) “财富与幸福”悖论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财富概念及其起源
    (一) 马克思主义财富概念
        1. 自然的财富概念
        2. 经济学的财富概念
        3. 法学的财富概念
        4. 哲学的财富概念
    (二) 马克思主义财富概念的起源
        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财富概念
        2. 黑格尔的财富概念
        3. 空想社会主义的财富概念
三、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基本内容
    (一) 自然财富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基础
        1. 自然财富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基础
        2. 自然财富与社会财富关系的异化及后果
    (二) 劳动是财富创造的决定性力量
        1. 劳动不是财富创造的“唯一”源泉
        2. 劳动是财富创造的决定性力量
    (三) 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目的在于“为生产而生产”
        1. 资本主义财富生产过程的异化
        2. 资本主义财富生产方式的实质
        3. 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目的在于“为生产而生产”
    (四) 财富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1. 财富的历史规律性隐喻
        2. 财富的人之主体性意蕴
四、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历史发展
    (一) 由法权财富观向“人的本质”财富观演变
        1. 法权财富观
        2. “人的本质”财富观
    (二) 由自然财富观向经济财富观演变
        1. 自然财富观
        2. 经济财富观
    (三) 由“物”的财富观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财富观演变
        1. “物”与“人”
        2. “财富”与“人”
五、中西财富观之比较
    (一) 中国传统财富观
        1. 中国古代以传统“义利观”为价值基础的财富观
        2. 中国古代以“农本商末”为特征的财富生产观
        3. 以“节用崇俭”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财富消费观
    (二) 西方财富观
        1. “为生产而生产”的财富观
        2. “为消费而消费”的财富观
    (三) 中西财富观之比较
六、和谐社会财富观的当代建构
    (一) 克服“财富与幸福”悖论的逻辑推演
        1. 人的全面发展是财富的尺度
        2. 人的全面发展是幸福的基石
        3. 人的财富与幸福具有一致性
    (二) 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财富观
    (三) 坚持以科学的财富发展观为核心的和谐社会财富观
    (四) 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和谐社会财富观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发展与财富生产的历史辩证法[J]. 杨端茹,刘荣军.  探索. 2007(05)
[2]中国传统财富观初探[J]. 褚俊英,李维昌.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人的本质力量与财富[J]. 刘艳.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5)
[4]论马克思财富理论的哲学意蕴[J]. 袁明刚,刘艳.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04)
[5]财富增长不等于幸福[J]. 王江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2)
[6]大学生健康财富观的培育[J]. 赵骏.  中国青年研究. 2006(12)
[7]财富、幸福与德性——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J]. 李兰芬,倪黎.  哲学动态. 2006(10)
[8]财富、人与历史——马克思财富理论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意义[J]. 刘荣军.  学术研究. 2006(09)
[9]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财富观[J]. 张鸿.  现代商业. 2006(06)
[10]关于财富的尺度问题[J]. 丰子义.  哲学研究. 2005(06)



本文编号:3695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95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8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