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13:15
  正在进行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关系到农村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对推进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无疑是既反映文化建设规律,又立足中国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鉴于此,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理论,对于更好地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本文首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国内新旧军阀连年混战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村经济衰败,社会问题丛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探求国家的出路,中华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救国主张。在革命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潮流中,农村文化建设也应时而生。 二、通过广泛阅读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的著作及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资料,分别考察他们的农村文化实践的历史,高度概括、提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的农村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本文结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二) 农村经济衰败,引发社会危机
    (三) 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1. 产生时期
        2. 形成时期
        3. 成熟时期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 思想政治教育
        2. 科技文化教育
        3. 群众文体活动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产生的依据
        1. 理论基础
        2. 现实依据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式
        1. 目标
        2. 方式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特点
        1. 政治性
        2. 军民一体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梁漱溟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1. 萌芽时期
        2. 形成时期
        3. 完善时期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 精神陶炼
        2. 团体精神
        3. 实用知识技能
        4. 乡村建设人才培养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产生的依据
        1. 理论基础
        2. 现实依据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式
        1. 目标:文化重构
        2. 方式:乡农学校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特点
        1. 道德性
        2. 社会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异同分析及启示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差异 分析
        1. 对利益驱动认识的差异
        2. 农村文化建设原则的差异
        3. 对农村文化建设主体认识的差异
    (二) 毛泽东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一致性分析
        1. 对农村、农民问题重要性的相同认识
        2. 对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组织重要性的相同认识
        3. 对提高农民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相同探求
        4. 对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建设农村文化的一致性认识
    (三) 启示
        1. 新农村文化建设重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2.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以农民为本
        3. 加强新农村文化的组织建设
        4. 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向农村,服务“三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46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46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