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21:1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国家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国家观 双向调适 现实性


【摘要】:作为关于国家有关问题的理论和概念,国家学说的产生和构建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及阶级背景。马克思之国家学说的提出亦是对当时经历三大工人运动后,整个欧洲社会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和激烈矛盾的现实性而做出的理论回答。我国是以马克思相关理论作为官方意识形态而立国的国家,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对现实做出理论回答的科学体系,其内涵和外延必须要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而调整。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生产力垂直拉升与中国具体国情要求的今天,我们必须对马克思国家学说做出符合现实需求的调适。要调适马克思国家理论必须对其国家理论进行回溯,本文要通过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探寻马克思国家学说的理论背景,从马克思诸多文献中剥离出国家学说的全貌,结合中西文化异质性与具体国情对今时代的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内涵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解读和运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本部分综述该课题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和价值,以及本研究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之前西方思想史上的国家理论概览。对马克思之前主要的西方国家理论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梳理,起止历史区间为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重点指陈古希腊雅典和德国古典哲学,因为这两个时代是西方智慧发展的两座高峰。以信仰为核心的中世纪的零星国家理论,本研究不予太多关注。即本部分主要阐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基本内容包括其理论的形成背景、核心观念、前后的承袭与发展。第三部分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本文对第三部分又具体分成四个方面:(一)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时代背景。具体包括理论背景、社会时代背景等方面。理论背景重点包括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阿奎那、博丹、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国家学说思路,时代背景则阐释其处于后维多利亚时期的情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从而对马克思国家学说产生的原因进行情景还原。(二)马克思对前人国家学说的批判与继承。具体涉及如下内容:作为现实和实践的“人”、异化劳动带来的私有财产、利益体系的市民社会、阶级斗争的国家构成、自由人联合体之新社会这四个方面上对前人国家学说的批判与继承。(三)比对西方思想史上国家学说中有关国家起源和国家性质的理论,进而在逻辑发展上把握马克思国家学说之国家起源与国家性质的相关论述与观点。(四)阐发马克思国家学说的理想目标——国家最终消亡与建立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新社会——理论的内在逻辑体系。第四部分从中国特色与世界历史的视角对马克思国家学说中国化的困境、出路与价值进行理论建构。具体研究路径如下: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质性角度讨论困境,结合中国传统与现状,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解决马克思国家学说的现实性调适等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 国家观 双向调适 现实性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序言10-16
  • 一、立论依据10-15
  • 1.选题的研究意义10-11
  •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15
  • 二、研究方案15-16
  • 1.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5
  •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5
  •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5-16
  • 第一章 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国家理论概览16-32
  • 第一节 柏拉图的国家观16-20
  • 1.国家的意义、价值17
  • 2.正义的城邦——《理想国》的制度设计17-20
  •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20-23
  • 1.国家的理想20-22
  • 2.可实现的理想国家22-23
  • 第三节 康德的国家理论23-26
  • 1.《永久和平论》中的“民族国家”与“世界大同”23-25
  • 2.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康德对个人私有财产的辩护25-26
  • 第四节 黑格尔的伦理共同体26-32
  • 1.作为国家理论逻辑起点的“自由”26-28
  • 2.私有财产的来源28-29
  • 3.需要体系的市民社会29-30
  • 4.《法哲学原理》构建的理性国家30-32
  • 第二章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32-48
  • 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时代背景32-35
  • 第二节 马克思对前人国家学说的批判与继承35-40
  • 1.作为现实和实践的“人”35-36
  • 2.异化劳动带来的私有财产36-37
  • 3.利益体系的市民社会37-38
  • 4.阶级斗争的国家构成38-39
  • 5.自由人联合体之新社会39-40
  • 第三节 国家的起源与性质40-44
  • 1.国家的起源40-42
  • 2.国家的性质42-44
  • 第四节 国家的消亡与人的全面发展44-48
  • 1.国家的消亡44-45
  • 2.人的全面发展45-48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现状与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双向调适48-54
  • 第一节 中国特色与世界历史48-51
  • 第二节 马克思国家学说中国化的困境、出路与价值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后记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岛建男 ,贾惠萱;今天的国家学说[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2 朱炳元;国家学说研究的创新力作——评《国家控制论》[J];政治学研究;2001年01期

3 刘天旭;;组织变迁与近代西欧国家学说的转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敏;;封建主义国家学说的形成及其历史命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周毅之;;关于公共管理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观察——对上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学说的一个侧面作反思[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代莉平;;恩格斯的国家学说浅析——解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3期

7 欧阳英;;国家·阶级·和谐社会——重读马克思国家学说[J];学术研究;2011年12期

8 青人;;评霍布斯和洛克的国家学说[J];青海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9 吴少荣,徐启华;我国理论界关于国家学说的讨论[J];社会主义研究;1985年01期

10 曾振宇;马克思主义“狭义国家学说”初探[J];三峡学刊;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永祥;探讨国家学说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2 项松林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高一涵国家学说的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克孜勒苏报;2007年

4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东;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空想乌托邦”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建;马克思和波普尔国家学说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2 张书铭;马克思国家观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郑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及其对社会建设的启示[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4 蒋超;论霍布斯《利维坦》中的国家学说[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涛;国家学说视野下的霍布斯自然法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姗姗;柳宗元国家学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1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31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