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表现了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是看待资本主义之后文化发展及其前景的望远镜,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导,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认清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方向,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观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10YJA710079)
【分类号】:G122;A811.6
【正文快照】: 对于文化的认识,是一个长时间里众说纷纭的论题。在马克思之前,关于文化的解释存在两种偏向,文化或则被放在可有可无的地方,忽视其对经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或则把它看成是少数特权者享有的专利品,将其与平民社会隔离开来。这样,作为观念的文化在人们的观念中却是失真的、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江明;邓小平文化思想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01期
2 冯玉珍;追寻失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历史的反思[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11期
3 薛德震;;需要大大提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水平——回忆乔木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座谈会上的讲话[J];出版广角;1997年03期
4 蔡泽华;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相结合的若干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5 张欣;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基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洪晓楠;林丹;;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述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徐明君;;审美人类学与传播美学的马克思主义视野[J];名作欣赏;2010年29期
8 王起奎,周春恒;论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发展[J];政工学刊;2003年04期
9 徐则平;试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契合[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张瑞堂;杨震林;;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基本范畴与文化自觉[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云岩涛;;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性的内涵[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韩斌生;;瞿秋白对毛泽东文化艺术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贡献[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友谊;;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整合、创新[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5 时明德;曾昭式;;逻辑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宋淑敏;;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曾现锋;;文化功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梁星亮;;论毛泽东的文化创新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N];北京日报;200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N];人民日报;2003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N];西藏日报;2000年
4 哲学所 徐崇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戴逸;推荐《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N];光明日报;2002年
6 刘方政;评《中国现代文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7 拉归 作者系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N];西藏日报;2002年
8 陈良咨;为文化保守主义号脉[N];中国审计报;2003年
9 盛和泰;大力推进文化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10 黎林;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N];西藏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旭明;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域下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徐稳;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宏宇;文化哲学: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7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云虹;张东荪文化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冯叶婷;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转向[D];山西大学;2008年
3 王晓红;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D];吉林大学;2007年
4 宋晓敏;瞿秋白文化思想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贾继平;意识形态与个体自由[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张红冰;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李瑞艳;安德森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建构的马克思主义[D];山西大学;2008年
8 邢鸿岳;葛兰西文化思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韩雪莲;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启示[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10 马田芝;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9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9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