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及其衔接: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评析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生产方式及其衔接: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评析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生产方式 衔接
【摘要】:"生产方式"及其"衔接"是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思想脉络的重要线索,也是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不断开拓新的研究空间的重要路径。在市场经济体系逐步进入我国少数民族社会的过程中,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市场经济与少数民族传统生产方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生产方式 衔接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类学视角下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3AZD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20世纪70—80年代,不断有西方学者梳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1)价值,并试图整理出一个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思想体系。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学及相关研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唯物论等哲学思想层面,还体现在"阶级”、“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等重要的分析概念和研究框架上。其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文;科学发展视域中的客家族群文化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5期
2 段忠桥;对安德森“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说法的质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2期
3 蒋贤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J];攀登;2004年02期
4 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J];资料通讯;2004年Z1期
5 韦继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辨析[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6 许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7 韩秋红;史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观的一点想法[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8 王立清;;另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道路——西方马克思主义[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1期
9 李青宜;;20世纪中末期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4期
10 祁海军;;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产逻辑的拒绝及理论后果[J];理论界;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行福;;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未终结[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2 郑忆石;;马克思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论重解——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陈祥勤;金瑶梅;;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概念的争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仰海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孟鑫;;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青宜;;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世界社会主义[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姚大志;;朝向21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8 张峰;;21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9 向楠;;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浅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10 郑青;;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评述[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翠香;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陈学明;我们该怎样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N];北京日报;2010年
3 张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乐强;原型学视域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吉伟;重新发现经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被遮蔽的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乐强;西方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的批判特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沈宗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又一佳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9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祁程;西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坛茹;异化与抵抗:西方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鲁绍臣;反思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8年
5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剑仁;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8 刘方现;欧美学者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百年轨迹寻踪[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海军;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郭海龙;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的人”学说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博宇;西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郑寅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我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红;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6 梁海礁;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苑;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解放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林林;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D];河南大学;2010年
9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王守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44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4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