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权思想的逻辑及其时代价值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权思想的逻辑及其时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人权思想 历史逻辑 学理逻辑 时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人权思想是在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虚伪人权理论与现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具有朝向人类解放性质的无产阶级人权观。从马克思人权思想产生的历史线索的逻辑来说,这正是在资产阶级虚伪人权横行于世之际通过人类解放视域的探讨和分析生发出的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具有社会性的人权观。就此而言,可以把马克思人权思想产生的历史线索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835年到1842年),此阶段是马克思自由主义思想的萌发和酝酿期;确立阶段(1842年到1845年)此阶段马克思完成了由理性批判主义人权观到唯物主义人权观的转变;发展阶段(1846年-1856年)此阶段马克思在唯物主义人权观基础上开始了人权的法哲学批判时期;深化阶段(1857年-1883年)此阶段马克思的批判主义人权观兼具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视角,马克思人权思想不断深化发展。从本体论和价值论角度分析,无论是资产阶级人权观又或是马克思人权观,在对人权的理解上都离不开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而“人的本质”是人权“依附”的载体,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决定着对“人权”的理解。如果要对资产阶级宣扬的“人权”进行批判,首先就必须对其人权理论的逻辑前提,即资产阶级所理解的“人的本质”进行“前提性批判”。而资产阶级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又是在近代西方哲学即形而上学视域内进行的。因此,“人权”、“人的本质”和“形而上学”构成了一种理论上的包含关系。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提出和完善正是在扬弃西方形而上学及其视域下的思维方式之后,提出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至此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有了坚实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人权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一种“定在”意义上的人权,一种“生成性”的人权理论。事实上在马克思人权思想和人学理论问题上的深入探讨对于当下我国瓦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权责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都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价值。在理论,上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在实践上,它将有利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权相关问题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 人权思想 历史逻辑 学理逻辑 时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9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9-11
- (一)研究的目的9
- (二)研究意义9-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7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1-13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3-17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7-19
- (一)研究方法17-18
- (二)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历史逻辑19-42
- 一、马克思人权思想萌芽时期:从1835年到1842年20-25
- (一)中学论文和诗歌中朦胧的人权思想20-23
- (二)博士论文中的人权思想23-25
- 二、马克思人权思想确立时期:从1842年到1846年25-35
- (一)《莱茵报》时期中的人权思想25-28
- (二)《德法年鉴》时期中的人权思想28-31
-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权思想31-32
- (四)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期间中的人权思想32-35
- 三、马克思人权思想发展时期:从1846年-1856年35-37
- (一)《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权思想36
- (二)《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中的人权思想36-37
- (三)在民族权利基础上的马克思殖民地权利思想37
- 四、马克思人权思想深化时期:从1857年到1883年37-42
- (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人权思想38
- (二)《资本论》中的人权思想38-39
- (三)《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人权思想39-42
- 第三章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学理逻辑42-50
- 一、马克思人权思想文本的内在逻辑—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和重建42-45
- (一)形而上学视域下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矛盾42-43
- (二)马克思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扬弃43-44
- (三)马克思人权理论的“中介”—“现实的个人”44-45
- 二、马克思人权思想的逻辑特征45-50
- (一)形而上学、“现实的个人”与人权的内在关系45-47
- (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生成性”人权理论47-48
- (三)马克思对“定在”意义上人权理论的探讨48-50
- 第四章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时代价值50-61
- 一、马克思人权理论对处理国家主权与人权关系的启示50-54
- (一)西方学者在人权与国家主权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50-51
- (二)马克思主义在人权与国家主权关系问题上的认识51-53
- (三)马克思人权观新时条件下我国初级阶段人权问题存在的的时空必然性53-54
- 二、马克思人权思想对意识形态问题争论的启迪54-57
- (一)人权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4
- (二)资产阶级人权观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54-55
- (三)人权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55-56
- (四)人权与实践以人为本的问题56-57
- 三、马克思人权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57-61
- (一)人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57-58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主体的弘扬58-59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理想人格模型的塑造59
-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发展中的人权蕴意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8
- 个人简介68
- 研究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明;列宁人权思想的当代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钟家莲,叶新源;试论中西人权思想的表达特征[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陈晰;邹光明;;浅析人权思想[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李先伦;张子礼;;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人权思想的探索历程[J];党史纵横;2008年05期
5 周青;;中西方人权思想对比[J];知识经济;2008年10期
6 康华茹;;论近代人权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国亮;;简论人权思想的起源与演变[J];中外法学;1991年05期
8 张锡金;王灿;;洛克人权思想探讨[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刘仲良;中国人权思想的萌芽及其特点探论[J];益阳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10 沉思;西方人权思想的确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殷俊玲;;邓小平人权思想简论[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良;;浅谈邓小平的人权思想[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3 周全德;;马克思妇女人权思想的历史特征及当代价值[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贤玖;曾亚平;;论董必武的人权思想及其特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5 李士坤;;论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6 孙力;;邓小平人权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王俊秋;张福兴;;邓小平人权思想的形成及在实践中的发展[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古代、近现代的人权思想是怎样的[N];人民日报;2005年
2 蔡,
本文编号:654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5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