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文化的政治功能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文化的政治功能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 政治功能 意识形态 途径 价值旨归 发展规律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最终形成的文化观,也是最科学的文化观。在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中,文化在阶级社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从而决定了其政治功能的发挥。本文以马克思的文化批判理论为切入点,反向梳理出在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框架下,马克思对阶级社会中文化的政治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的论述,并进一步探究其价位旨归。论文最后从阶级社会论述到超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揭示出文化的政治功能的发展规律。关于文化的政治功能,马克思主要从文化对政治行为主体具有的作用力方而进行探究。在阶级社会,文化的政治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政治维护功能、政治批判功能、政治教化、政治支配和控制功能等,其中政治维护功能和批判功能可以统称为政治辩护功能。另外,在新阶级推翻旧阶级的最开始的那个特定历史阶段,或文化被先进阶级掌握时,文化又发挥着政治导向和指导功能、政治整合凝聚功能、政治激励功能等。本文将文化界定为狭义的精神文化,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宗教文化、哲学文化、法律文化、道德文化和经济文化等文化形态中,对阶级社会的文化的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及其实现途径进行探析,并指出马克思这一思想的价值旨归:使无产阶级达到文化自觉,进而在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投身实践-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使人们进入到无阶级、无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最后通过论述文化的政治功能在超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消失,将文化的政治功能的发展规律完整的展示出来,对主题进行升华。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 政治功能 意识形态 途径 价值旨归 发展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论8-17
- 第一章 马克思的文化观及文化的政治功能概述17-25
- 一、马克思文本中的文化表述及文化观的最终形成17-21
- (一) 马克思在文本中用不同词汇对文化概念的表述17-20
- (二) 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最终形成的文化观20-21
- 二、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功能21-25
- (一) 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22-23
- (二) 文化的政治功能取决于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23-25
- 第二章 文化的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25-38
- 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25-26
- 二、哲学政治功能的二重性26-30
- (一) 哲学:宗教的另一种存在27-28
- (二) 哲学:社会变革的理论先导28-30
- 三、法律文化和道德文化的政治功能30-32
- (一)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30-31
- (二) “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31-32
- 四、经济文化的政治功能32-35
- (一)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理论表现33-34
- (二) 商品拜物教意识:私有制下精神文化世界的头足倒置34-35
- 五、文化的政治功能的利益旨归35-38
- 第三章 文化的政治功能的实现途径38-43
- 一、赋予本阶级文化以普遍性的形式38-39
- 二、对文化粉饰与贬抑共存以论证本阶级统治的最合法化39-40
- 三、通过传统和教育实现文化发挥政治功能的润物无声40-41
- 四、抓住社会大众的心理进行语言承诺或控制41-43
- 第四章 马克思文化的政治功能思想的价值旨归43-49
- 一、无产阶级的文化43-46
- (一) 无产阶级达到文化自觉,产生改变社会现实的阶级意识43-44
- (二) 消除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44-46
- 二、文化的政治功能的最终消失46-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国;文化需要市场,也需要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年05期
2 董四代,贾爱明;适应社会转型 进行文化创新[J];理论学习与研究;2000年05期
3 史少博;文化与哲学[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李德顺;文化:跨世纪的话题[J];新视野;2000年01期
5 高飞乐;论文化的本质规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6 曾小华;文化、制度与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7 王理;《读火》读出文化[J];河南消防;2002年09期
8 周伟权;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先进文化的认识[J];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9 傅守祥;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正本清源与理论梳理的尝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王岗峰;辛勤探索的硕果——简评《文化学导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振斌;;文化的本质与美学理论建构[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潘春跃;樊玉然;李雨静;;我国现代盐文化之我见——也谈我国盐文化的理论范式[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3 赵立彬;;从“文化”到“文化学”: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经历[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性文化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薛永武;;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陆军恒;;大学文化的深厚积淀[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江旭云;许斗斗;;技术风险规约与先进文化建设[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瑞兰;;马克思主义与文化自觉[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9 崔巍;;全球化视域下的政治文化演进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曾耀农;丁红;;运用文艺传播提升社区文化的品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动 (作者系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长);构建当代学校文化的若干思考[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富强邋周久枨;构建优良的监管文化[N];金融时报;2007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厉无畏邋同济大学出国培训学院副院长 于雪梅;解放文化生产力 促进文化大繁荣[N];文汇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黄辉;廉政文化,,如何植根社会生活中[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5 高振华 倪晓英;文化自觉:更高层次的发展观[N];苏州日报;2009年
6 欧阳坚;肩负历史责任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N];光明日报;2010年
7 西北师范大学 郭国昌;发展文化切忌泛产业化[N];人民日报;2010年
8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欧阳坚;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欧阳坚;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N];扬州日报;2011年
10 浙江省江山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陈旭东;把廉政文化建设推向深入[N];东方烟草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琼;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3 钟星星;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4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5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田志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孙瑞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荣跃明;文化生产论纲[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亭;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郑雪;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哲学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李凯;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文化思想及历史思考[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4 熊南飞;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5 邱玲玲;新时期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张睫;当代视觉文化及其发展困境[D];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
7 白云;杭锦旗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8 梁凤春;组织文化与组织制度的关系研究[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6年
9 高嘉遥;文化治理视域下的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刘亚军;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54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5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