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宗教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宗教观研究
【摘要】: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它对政治、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征。我国是一个具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信教群众人数众多,如何处理好同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中国自主办教的国际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它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毛泽东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毛泽东宗教观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初期,毛泽东运用经典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列宁主义宗教观指导处理中国的宗教问题,并调查思考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自己的宗教理论。毛泽东宗教观指导了当时的宗教问题的处理,团结了信教群众,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本文研究了毛泽东宗教观的理论来源,梳理了毛泽东宗教观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分析阐述了毛泽东宗教观的科学内涵,最后揭示出毛泽东宗教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结构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可能的创新点,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第二章是毛泽东宗教观的理论渊源,分别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列宁主义宗教观、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三方面展开。第三章是毛泽东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从毛泽东宗教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发展历程上展开,社会历史条件指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发展历程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第四章是毛泽东宗教观的科学内涵,包括毛泽东对宗教的认知、对宗教的态度,以及毛泽东宗教观的特征。毛泽东对宗教的认知,体现在对宗教本质的认知,对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认知,对宗教功能的认知,以及对宗教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认知。毛泽东对宗教的态度,主要指毛泽东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些政策和原则,包括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宗教,宗教斗争要服从于反封建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要同宗教界建立长期统一战线,要对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等。第五章是毛泽东宗教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借鉴等。毛泽东宗教观的实践指导意义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保护一切优秀宗教文化,要巩固和发展与宗教界的统一战线,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
【关键词】:宗教观 毛泽东 宗教本质 宗教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研究现状9-11
- 1.4 研究目标与可能的创新点11-12
- 1.5 研究方法12
- 1.6 相关概念界定12-14
- 2 毛泽东宗教观的理论渊源14-22
- 2.1 经典马克思主义宗教观14-17
- 2.1.1 对宗教问题的基本看法14-16
- 2.1.2 处理宗教的政策和原则16-17
- 2.2 列宁主义宗教观17-19
- 2.2.1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17-18
- 2.2.2 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处理宗教问题的探索18-19
- 2.3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19-22
- 2.3.1 中国主要的传统宗教19-20
- 2.3.2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征20-22
- 3 毛泽东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22-26
- 3.1 毛泽东宗教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2-23
- 3.1.1 时代背景22
- 3.1.2 现实基础22-23
- 3.2 毛泽东宗教观的发展历程23-26
- 3.2.1 1893 -1919毛泽东宗教观的孕育时期24
- 3.2.2 1919 -1937毛泽东宗教观的形成时期24
- 3.2.3 1937 -1949毛泽东宗教观的成熟时期24-25
- 3.2.4 1949 -1976毛泽东宗教观的发展时期25-26
- 4 毛泽东宗教观的科学内涵26-34
- 4.1 毛泽东对宗教的认知26-29
- 4.1.1 宗教的本质26-27
- 4.1.2 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27
- 4.1.3 宗教的功能27-28
- 4.1.4 宗教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28-29
- 4.2 毛泽东对宗教的态度29-31
- 4.2.1 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宗教29
- 4.2.2 宗教斗争要服从于反封建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29-30
- 4.2.3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30
- 4.2.4 同宗教界建立长期的统一战线30-31
- 4.2.5 坚持不懈地向群众进行无神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31
- 4.3 毛泽东宗教观的基本特征31-34
- 4.3.1 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31-32
- 4.3.2 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32
- 4.3.3 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32-33
- 4.3.4 革命性和策略性的统一33-34
- 5 毛泽东宗教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34-38
- 5.1 毛泽东宗教观的理论价值34-35
- 5.1.1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34
- 5.1.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中国化34-35
- 5.1.3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借鉴35
- 5.2 毛泽东宗教观的现实指导意义35-38
- 5.2.1 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5-36
- 5.2.2 要保护一切优秀宗教文化36
- 5.2.3 要巩固和发展与宗教界的统一战线36-37
- 5.2.4 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以枫;早期共产党人的宗教观[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2期
2 戚甫娟;浅谈加强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何其敏;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J];中国宗教;2002年02期
4 邓国峰,龙妮娜;广西大学生宗教观调查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李仁质;从启蒙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的转变——论马克思主义对人本宗教观的继承与批判[J];求实;2003年10期
6 李仁质;从启蒙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的转变——论马克思主义对人本宗教观的继承与批判[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龚学增;论马列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8 李忠平;;李大钊的宗教观[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林伟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宗教观的教育和引导[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钟志东;;马克思宗教观演变的逻辑轨迹[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2 孙振玉;;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宗教观[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3 孙振玉;;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宗教观[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士菊;;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福雄;李红梅;;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A];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马继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A];青海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获奖论文集[C];2006年
7 冯今源;;试论周恩来的宗教观[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8 周鹏生;;不同宗教信仰大学生对神的态度的实证研究[A];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何其敏;宗教观应该提上社会教育日程[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陈荣富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发展的四个阶段两次飞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记者 安普雪 杨舒淇;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是非观[N];海南报;2013年
4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加润国;“鸦片基石论”是对列宁宗教观的歪曲概括[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牟钟鉴;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宗教观[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记者 达叶;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N];果洛报;2006年
7 龚学增;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N];学习时报;2003年
8 龚学增;李维汉的宗教观[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张践;儒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特点[N];中国民族报;2006年
10 中共中央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室 龚学增;新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新进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冬丽;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秦秋;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反思[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婕;列宁的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黄杭;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浅论[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胡娜;毛泽东宗教观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宇恒伟;恩格斯宗教观简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穆悦欣;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及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6 姚杰;《,
本文编号:662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6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