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0:2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青年化 青年


【摘要】: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属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一个子课题。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索最大程度地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关系辨析、历史实践梳理与经验总结、现存问题阐述和对策建议。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关系的辨析。这部分主要是对“青年”、“青年化”和“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进行辨析,厘清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研究的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其次,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历史实践的梳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这部分主要以建国前后的多个历史阶段为划分,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在历史实践梳理的基础上对有益经验进行总结。然后,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现存问题的阐述。这部分主要是在对历史实践进行梳理和经验总结的同时,对一直以来遗留的问题以及现实境遇下面临的新问题进行提炼阐述,明确论题指向。最后,是对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对策建议的探讨。这部分主要是从青年学生和社区青年两大青年群体的实际出发,探讨一些具体有效的对策,同时提出要全面优化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环境,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长效机制,并就此阐述了若干具体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青年化 青年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D432.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论10-15
  • 一、选题依据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一) 现实意义10
  • (二) 理论意义10
  • 三、研究现状10-12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2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12-15
  • (一) 研究思路12-13
  • (二) 研究方法13
  • (三) 重点难点、创新之处13-15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辨析15-24
  •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概念界定15-21
  • (一) 青年15-18
  • (二) 青年化18-20
  • (三)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20-21
  • 二、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21-24
  • (一)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渠道22-23
  •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实现目的,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发展23-24
  • 第二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历史实践24-46
  • 一、建国前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发端、探索与形成24-31
  • (一) “五四”前后至1921年建党前的历史实践24-26
  • (二) 建党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历史实践26-28
  • (三) 抗战全面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历史实践28-31
  • 二、建国后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深化发展与开拓创新31-40
  • (一) 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积极探索32-34
  • (二) 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艰难曲折34-35
  • (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新发展35-40
  • 三、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40-46
  • (一) 高度重视青年,明确青年重要地位40-41
  •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促进科学理论与青年实际相结合41-42
  • (三) 坚持党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领导,有效组织团结青年42-44
  • (四)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广大青年与人民群众的联系44-46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现存问题46-52
  •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实践中遗留问题46-48
  • (一) 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青年思想中占据一定空间46
  • (二) 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教条式问题46-47
  • (三) 青年群体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47-48
  •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48-52
  • (一) 世界多样化的现实境遇会弱化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选择48-49
  • (二) 社会转型期复杂社会矛盾交织会弱化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49-50
  • (三) 大众文化冲击会弱化青年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自信50-52
  • 第四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对策思考52-81
  • 一、面向青年学生,主渠道与多途径并用,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52-62
  • (一)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2-56
  • (二) 积极开展“青马工程”建设56-57
  • (三) 有效拓展青年学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渠道57-62
  • 二、面向社区青年,注重运用相关工作增强社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践行62-70
  • (一) 帮助就业进行民生关怀,为社区青年精神提升奠定基础63-64
  • (二) 完善社区建设,为社区青年对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创造条件64-67
  • (三) 加强榜样力量,提升社区青年对理论科学性与实践性的认可67-69
  • (四) 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区青年增强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69-70
  • 三、全面优化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环境70-76
  • (一) 优化家庭环境70-71
  • (二) 优化学校环境71-73
  • (三) 优化社会环境73-75
  • (四) 优化网络环境75-76
  • 四、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长效机制76-81
  • (一) 强化理论基础研究76-77
  • (二) 健全激励机制77-78
  • (三) 完善评价机制78-79
  • (四) 构建反馈调节机制79-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88
  • 致谢88-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涵锦;;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有关青年重要论述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09期

2 兰亚明;;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若干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680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80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