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文化根源 生态文明理论 重构
【摘要】:生态马克思主义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其中不乏深刻之处。然而,它在把资本逻辑作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时,未能深入检审资本运作的内在机制,即现代形而上学;此外,在分析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时,又没有充分发掘文化的深层内涵以及生态危机所彰显的文化问题。这就启发我们在重构自己的生态文明理论时,要注意从哲学上把握文化的真实内涵并对资本的思想前提进行深刻地批判。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部;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文化根源 生态文明理论 重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美国马克思主义流派史——以哲学为视角”(12YJC720052)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课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现状研究”(2011114004)
【分类号】:A811;X2
【正文快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①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A.H.帕夫连科,张晶;“生态危机”:不是问题的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6期
4 徐琴;;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6期
5 王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当代西方生态思潮的核心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方世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系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7 胡帆;李金花;;生态危机:人文文化危机的外化[J];探索;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承梁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N];人民日报;2012年
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编写”子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郝立新;[N];光明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李明;;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仁玲,蒋毓舒;文明方式的转变与科学发展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胜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5 张哲;刘融;张冰洋;;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对策——基于中日垃圾处理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6 惠保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7 吴瑜;沈守云;;张谷英村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8 童萍;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曾文婷;;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8 刘芳;李娟;;法律生态化:生态文明下中国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张玉荣;;自在自然的“遗忘”——生态危机根源的哲学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利;自然的人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戚海茹;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其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常龙;基于生态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军丽;面向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文化意识[J];理论与改革;2009年03期
2 胡锦涛;;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J];求是;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源;;浅析生态危机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2 徐艳芳;;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J];传承;2010年36期
3 万希平;;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当代意义[J];理论探索;2010年05期
4 徐武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理念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探讨;2008年04期
5 顾亦鸣;龚礼雄;;生态危机的多维分析与新发展观的建构[J];现代哲学;2009年03期
6 朱磊;;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一种资本主义批判视域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7 董军;周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与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旨趣[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詹培丰;张伟;;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审视生态危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2期
9 阎孟伟;;生态问题的政治哲学探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张杰;;生态价值观的前提批判[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业理;;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建设[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小红;;生态帝国主义的根源与危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周光迅;武群堂;;新世纪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与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所引发的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宋金华;;循环经济立法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8 郭剑仁;;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得与失——以阿格尔、奥康纳和福斯特的思想为代表[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9 庄光辉;陈善科;保平;;阿拉善荒漠草地生态危机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朱继胜;高剑平;;论现代技术生存的危机及其出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实;生态危机———经济学的“原罪”[N];国际商报;2005年
2 刘效仁;沿海开发毁林导致生态危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3 记者 马晓军 见习记者 吴玉萍;甘南生态危机四伏[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广心;水,,我们亲爱的水[N];江淮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冬梅;环保:公众如何变“抱怨”为“行动”[N];工人日报;2009年
6 河南大学 张纯成;构建和谐社会是走出生态危机的重大举措[N];科技日报;2011年
7 沈东坡;正视环渤海发展的生态危机[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8 李瑞芳;生态危机与人的生命价值[N];中山日报;2008年
9 李 文;从欧洲八哥入侵美国看生态危机[N];中国质量报;2004年
10 洪蓓;拯救生态,从改变心态开始[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图式、价值追求与现实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2 朱波;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张晓鹏;从控制走向解放[D];复旦大学;2007年
4 许婕;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严耕;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雷鸣;危机寻根: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申治安;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绿色解放之路[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勇兵;从马克思自然观的视角透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王建明;红绿对话[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展新;十六大以来党的生态文明理论与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旋;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比较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刘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费璇;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文福;生态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英;福斯特的生态危机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8 段毅才;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诠解[D];山西大学;2011年
9 王羽;生态困惑的正义诉求[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郑选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0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8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