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选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2:2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选择就是从多个选项中判断更值得选取的决定,适合于从一系列不确定的备选对象中进行确定,对于选择的解释,多倾向于主体性的选择,主要指主体选择的行为能力。为了解决选择主体和备选对象之间的矛盾而产生选择行为,在选择实现的过程中,选择主体要分析自身因素,掌握备选对象,对选择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选择之所以可能实现的方法。主体所处的环境或所持价值观人、人生观发生变化时,其选择观也会受到挑战。 在哲学视野下,选择来源于客观物质,受到客观物质的制约,终将外化为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选择同马克思主义对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探讨一样,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充分认识选择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条件制约性的选择。其意义不仅仅是选择,而是认识和实践对选择实现的能动性体现。正是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和“实践”的深刻论述,克服了以往对选择的认识缺陷,实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尊重自觉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选择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选择,它致力于实现人类最终利益。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从选择何以可能、选择的类型、选择的辩证意蕴、当代价值四个角度入手,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和原著,学习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选择的主要观点,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观点的基本轮廓,展示其优越性和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选择 主体选择 历史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选题的来源、背景、意义9-11
- 1.1.1 选题的来源9
- 1.1.2 选题的背景9-10
- 1.1.3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4
-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14-16
- 1.3.1 理论分析框架14
- 1.3.2 研究内容14
- 1.3.3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选择何以可能16-27
- 2.1 主体之维16-20
- 2.1.1 主体的自由16-17
- 2.1.2 主体的利益需求17-19
- 2.1.3 主体的自觉能动性19-20
- 2.2 客体之维20-22
- 2.2.1 客体的客观物质性20
- 2.2.2 客体的可能性空间20-22
- 2.3 主客统一22-25
- 2.3.1 选择的“实践”本质22-23
- 2.3.2 选择的客观条件制约性23-25
- 2.4 本章小结25-27
- 第3章 选择的类型27-34
- 3.1 自然选择27
- 3.2 主体选择27-30
- 3.2.1 个人选择28-29
- 3.2.2 社会制度的选择29-30
- 3.3 历史选择30-33
- 3.3.1 历史选择中的主体构成30-31
- 3.3.2 选择的客观条件制约与历史发展规律的辩证统一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辩证选择及其价值意蕴34-45
- 4.1 选择的辩证法34-38
- 4.1.1 理性与非理性34-35
- 4.1.2 现象与本质35-36
- 4.1.3 整体和个体36-38
- 4.2 选择的伦理意蕴38-43
- 4.2.1 职业的选择38-39
- 4.2.2 幸福的选择39-40
- 4.2.3 自由的选择40-42
- 4.2.4 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42-43
- 4.3 本章小结43-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49-50
- 致谢50-51
- 作者简介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英;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的选择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权立枝,肖安邦;非理性因素在主体选择过程中的作用[J];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02期
3 唐忠宝;王丽梅;;关于选择的哲学反思——兼论存在主义与马克思的选择观[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4 郭晋平;略论马克思主义选择观[J];江汉论坛;1987年11期
5 徐龙福;论人类能动反映的选择机制[J];江汉论坛;2004年10期
6 李江婵;;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观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2期
7 闫连朵;闫顺利;;关于选择的伦理反思——兼论存在主义选择观[J];理论探讨;2010年02期
8 孟祥儒;;从“人的需要”看“以人为本”的落实与未来展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白音;;“存在”的澄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0 张三元;;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讨;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晓飞;哲学视野中的需要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本文编号:710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1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