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
更多相关文章: 市民社会 马克思 黑格尔 国家与市民社会 人类解放 政治国家 历史唯物主义 孟德斯鸠 超越政治解放 阶级社会
【摘要】: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马克思 黑格尔 国家与市民社会 人类解放 政治国家 历史唯物主义 孟德斯鸠 超越政治解放 阶级社会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的思想转折是通过批判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开始的。马克思的这种批判 ,受到了洛克、卢梭、康德的市民社会思想的深刻影响 ,“市民社会”成为给国家神话除魅的极其重要的规范性范畴。但是 ,马克思同样深刻地领会了黑格尔通过市民社会批判并进而实现的对 1 7、1 8世纪欧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郁建兴;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J];政治学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良;;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J];法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彭学龙;;商标法基本范畴的符号学分析[J];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3 高秦伟;;政府福利、新财产权与行政法的保护[J];浙江学刊;2007年06期
4 高鸿钧;;通过民主和法治获得解放——读《在事实与规范之间》[J];政法论坛;2007年05期
5 郁建兴;自由主义的德国反应──黑格尔自由主义批判之起源新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杨书文;刑事责任评价基点的客观主义及其功能评价[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黄明儒;论刑事立法的合理性原则[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颜晓峰;市场经济与认识的社会化[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陈先达;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宋希仁;论伦理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周松峰;;论晋江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构建[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吾淳;;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静;中间团体在现代国家形成中的政治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4 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5 张晓刚;产权的社会化选择与公有制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6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国;技术侦查在查办职务犯罪中的适用和立法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邓瑞;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3 杨红兵;政治合法性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合法性建设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李桐;论私有财产权与民法的价值和体系[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刘舒;卢梭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马保岭;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实现[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杨德军;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7年
8 盛红杰;市民社会视域下的行政权力规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方冰;监狱的法文化透视[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郑笑寒;知识产权理论的哲学反思[D];南昌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郁建兴;黑格尔对自然权利的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郁建兴;黑格尔的国家观[J];政治学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树葛先;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S1期
2 李淑珍;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吴海燕;“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开拓了通向历史唯物主义之路——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札记[J];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4 刘会利;黑格尔“国家至上”原则批判[J];河北学刊;1989年02期
5 毛韵泽;;论葛兰西的“阵地战”理论今日面临的挑战[J];科学社会主义;1991年11期
6 李少军;谈市民社会──从黑格尔、马克思到葛兰西[J];求是学刊;1993年05期
7 华超;编辑部吹风[J];理论观察;1993年02期
8 俞可平;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9 徐勇;市民社会:现代政治文化的原生点[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10 戚珩;关于“市民社会”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振江;;无限延伸的铁轨——在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背景中再谈作家与生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2 刘修明;;海派茶馆文化散论[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3 何艳玲;;试论政府能力内涵及其提升[A];公共管理研究(1)“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颐武;;千禧回望:“内向化”的含义——中国早期电影的“另类的现代性”的价值[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汪林茂;;浙北市镇的社会变迁与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6 张紧跟;;试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袁政;;城市管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邱捷;;清末广州居民的集庙议事[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松如;潘同;徐宁;;关于国家、地方、民众相互关系的理论与研究状况的概述[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葛枫;;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俊;刚柔相济:良性法治的内在品性[N];法制日报;2000年
2 王新生;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形成[N];光明日报;2000年
3 赵立波;浅说公共行政[N];光明日报;2000年
4 肖岁寒;何谓“市民社会”?[N];中国社会报;2000年
5 曲瑞华;“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单世联;岔路·拐弯·搭桥[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张亮;炼狱之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刘志琴;话说“关羽现象”[N];文汇报;2000年
9 韩德强;大国世纪——超级产业与大国政治[N];中国信息报;2000年
10 杨志刚;博物馆与中国现代化[N];中国文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宝刚;经济现象的法律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张武;政府经济职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徐锋;政治参与发展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魏建国;自由与法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仲;强势国家与民间社团之命运[D];苏州大学;2004年
10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夫;《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思想及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贾敬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曹鹏飞;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语境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葛建义;论法治与市民社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于柏华;构建中国的法治本土化根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韩秀兰;试论美国市民社会政治参与的两种形式(19世纪末—1989)[D];山西大学;2003年
7 樊红敏;市民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8 何峥嵘;法治的社会基础[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预震;论中国的市民社会:历史考察与现实建构[D];苏州大学;2003年
10 毛德达;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试探[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15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1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