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技手稿”的写作缘由及其哲学本体论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2017-08-21 23:2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科技手稿”的写作缘由及其哲学本体论思想论析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技术 技术力本论 机器大生产 资本本体论 劳动


【摘要】:马克思的"科技手稿"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写作缘起于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深入分析和探讨。马克思在"科技手稿"中全面探究了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协作、分工、机器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阶段,高度评价了科学技术和机器大生产对发展生产力所做的巨大贡献,但这并不是无限抬高技术的社会作用,将其置于"本体"的高度,而是为了批判技术发展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揭露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因此,马克思不是"技术力本论者",他的主要注意力始终在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革命上。研究马克思的"技术手稿",不能将其与整部《资本论》割裂开来,更不能脱离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初衷。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科学技术 技术力本论 机器大生产 资本本体论 劳动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文本研究”(立项编号:12YJC7100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第一部分[1]中的“第三章资本一般”里的一级标题“I.资本的生产过程”下设置了三个二级标题,分别是“1.货币转化为资本”、“2.绝对剩余价值”和“3.相对剩余价值”。在“3.相对剩余价值”中,马克思具体、详尽地谈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光美;马周勤;;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本文编号:715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15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