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检察机关的行政监督职权 ——以治理以罚代刑问题为重点
发布时间:2021-01-02 05:59
检察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职权并不属于传统行政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该领域的问题长期以来为刑事法学者所专。但恰恰由于缺乏公法学者的介入,我国检察理论研究和检察制度建设偏重于服务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缺乏对检察机关职权配置的宏观思考和定位。特别是,不少学者甚至单纯从别国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及当前我国检察职权的实际配置现状出发,断言我国检察机关只应作为刑事司法机关或者诉讼监督机关而存在,主要应承担追究有关刑事违法活动的法律责任。对于日常行政执法活动的合法性问题,检察机关依法无权也不应当参与实施法律监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际上,我国的检察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体制的必要组成部分,这在根本上不同于部分西方国家的检察体制。按照我国宪法之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设置的专门性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的实质是法律监督权。法律监督权的宪法定位决定了,检察权应当对行政权、审判权等国家公权力形成独特的监督力量。而且,从行政执法监督职权的具体配置情况来看,我国检察机关实际上一直也没有完全放弃对行政执法活动合法性的监督职责,只是行政检察监督的具体范围自文革以后不断限缩,目前主要侧重于对行政劳教活动、行政执法...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四、研究作用和意义
第一章 行政执法中的以罚代刑问题
第一节 以罚代刑问题的界定
一、行政执法的定义
二、“以罚代刑”的概念
三、我国以罚代刑问题的现状和危害
第二节 以罚代刑行为的行政法学分析
一、行政执法中的以罚代刑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范围
二、合法性分析:构成违法的行政处罚
三、法律效力分析:在行政法上应归于无效
四、治理以罚代刑的现行行政监督制度
第三节 以罚代刑问题的刑事法学分析
一、以罚代刑活动构成犯罪的法定条件
二、刑事法上的监督追惩机制
第四节 以罚代刑活动的具体类型划分
一、违法的以罚代刑活动和犯罪的以罚代刑活动
二、有具体受害人和无具体受害人的以罚代刑活动
三、按照处罚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
第二章 以罚代刑问题的产生原因探究
第一节 以罚代刑问题普遍发生的主观原因
一、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较低
二、社会公众对以罚代刑问题的性质和危害认识不足
第二节 行政罚与刑罚分别立法为问题产生提供可能性
一、我国部分行政违法行为与行政犯罪行为界限不明
二、行政执法主体对此类问题的处理享有裁量权
三、客观上要求对该领域的行政裁量权加强监督制约
第三节 行政监察等现有行政监督制度难以有效纠举
一、作为内部行政监督机制,行政监察的局限性明显
二、其他现有行政监督制度难以切实发挥作用
第四节 行刑衔接机制建设滞后加剧问题滋生蔓延
一、行政处罚与刑罚分别立法客观上要求构建衔接机制
二、检察机关难以及时获知行政执法机关的以罚代刑情况
三、检察机关缺乏监督不移送行为的刚性法律手段
四、小结:完善行政执法的检察监督是关键所在
第五节 以罚代刑的渎职犯罪难以得到检察机关查办
一、检察机关行使渎职犯罪侦查权是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
二、检察机关查办以罚代刑的渎职犯罪案件缺乏线索来源
三、我国检察机关缺乏对行政法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意识
第三章 治理以罚代刑的主要障碍:行政检察职权的配置存在不足
第一节 关于检察机关行政监督职权的界定
一、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二、行政检察权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行政检察职权范围演变的历史考察
一、初创时期的行政检察权
二、建国初期继续规定行政检察职权
三、行政检察制度自文革至今中断
四、总结:一般监督的取消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
第三节 当前我国行政检察职权的具体配置范围
一、当前我国行政检察职权的主要类别
二、我国行政检察职权的类型化研究
第四节 我国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不足之处
一、限于对刑事法律实施的监督,缺乏对行政法律实施的监督
二、限于对特定行政机关或行政行为的检察监督
三、缺乏具体的行政检察监督程序设置,难以切实履责
第四章 完善我国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法理依据
第一节 我国检察权在宪政体制中的独特位置:法律监督权
一、国家权力制衡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二、我国公权力制衡结构中的检察权定位
三、我国检察机关的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
第二节 法律监督权的宪法解释学分析
一、关于应然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内涵的探究
二、学界关于法律监督权内涵认识的主要观点
三、法律监督权的界定及类型划分
第三节 法律监督权的宪法定位要求加强行政检察职权配置
一、当前的检察职权配置范围不符合法律监督权的宪法定位
二、强化检察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是落实宪法定位的必然要求
三、对部分违法行政行为实施检察监督可以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第五章 完善我国行政检察职权的域外制度比较
第一节 部分西方国家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
一、近代西方检察权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英美等普通法国家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
三、法德等大陆法国家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
第二节 俄罗斯等国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
一、前苏联检察权最早确立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
二、俄罗斯等国的行政检察职权范围
第三节 北欧国家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
一、各国制度建设情况
二、对我国完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启示
第四节 比较研究各国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的结论
一、各国检察机关均配置一定范围的行政检察职权
二、各国行政检察职权的配置无统一模式可循
三、各国检察权的长远发展存在趋同化倾向
四、应立足宪法、结合实际,不断发展我国行政检察权
第六章 完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地方探索
第一节 创新行政检察工作机制的地方探索
一、探索设置专门的行政检察工作机构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信息获取机制
三、丰富和充实检察监督手段和措施
第二节 探索完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地方立法活动
一、省级人大出台加强行政检察监督决议
二、宁夏等地检察机关联合政府出台规章
第七章 以治理以罚代刑为契机,完善行政检察职权
第一节 探索完善行政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运作模式
一、原则明确检察机关有权监督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二、以治理以罚代刑问题为重点,探索构建行政检察监督程序
三、充实对以罚代刑等违法行政行为的事后追惩措施
四、探索设立专门的行政检察监督机构
第二节 适时推动立法,健全行政检察职权
一、推动立法机关制定专门的检察监督法
二、完善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或者规定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一:银川市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条例(部分)
附录二:邓州市行政执法监督中心规则
附录三:邓州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流程图
附录四:山东人大关于加强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部分)
附录五: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执法工作与检察监督工作相衔接的若干规定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的研究[J]. 朱坤兴,方旭阳. 法制与社会. 2011(35)
[2]行政监察工作历史回顾与展望[J]. 求是. 2011(15)
[3]论我国法律监督的政治和法治价值[J]. 蒋德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04)
[4]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与规制[J]. 卞建林.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4)
[5]俄罗斯检察权配置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J]. 李昕.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1(03)
[6]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J]. 周舟.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7]论我国行政检察监督的困境与出路[J]. 凃强.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8]浅谈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彭翔.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0(11)
[9]检察建议法制化的历史、现实和比较[J]. 姜伟,杨隽. 政治与法律. 2010(10)
[10]坚持法律监督属性 准确把握工作规律 努力实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J]. 曹建明. 人民检察. 2010(15)
本文编号:2952793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四、研究作用和意义
第一章 行政执法中的以罚代刑问题
第一节 以罚代刑问题的界定
一、行政执法的定义
二、“以罚代刑”的概念
三、我国以罚代刑问题的现状和危害
第二节 以罚代刑行为的行政法学分析
一、行政执法中的以罚代刑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范围
二、合法性分析:构成违法的行政处罚
三、法律效力分析:在行政法上应归于无效
四、治理以罚代刑的现行行政监督制度
第三节 以罚代刑问题的刑事法学分析
一、以罚代刑活动构成犯罪的法定条件
二、刑事法上的监督追惩机制
第四节 以罚代刑活动的具体类型划分
一、违法的以罚代刑活动和犯罪的以罚代刑活动
二、有具体受害人和无具体受害人的以罚代刑活动
三、按照处罚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
第二章 以罚代刑问题的产生原因探究
第一节 以罚代刑问题普遍发生的主观原因
一、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较低
二、社会公众对以罚代刑问题的性质和危害认识不足
第二节 行政罚与刑罚分别立法为问题产生提供可能性
一、我国部分行政违法行为与行政犯罪行为界限不明
二、行政执法主体对此类问题的处理享有裁量权
三、客观上要求对该领域的行政裁量权加强监督制约
第三节 行政监察等现有行政监督制度难以有效纠举
一、作为内部行政监督机制,行政监察的局限性明显
二、其他现有行政监督制度难以切实发挥作用
第四节 行刑衔接机制建设滞后加剧问题滋生蔓延
一、行政处罚与刑罚分别立法客观上要求构建衔接机制
二、检察机关难以及时获知行政执法机关的以罚代刑情况
三、检察机关缺乏监督不移送行为的刚性法律手段
四、小结:完善行政执法的检察监督是关键所在
第五节 以罚代刑的渎职犯罪难以得到检察机关查办
一、检察机关行使渎职犯罪侦查权是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
二、检察机关查办以罚代刑的渎职犯罪案件缺乏线索来源
三、我国检察机关缺乏对行政法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意识
第三章 治理以罚代刑的主要障碍:行政检察职权的配置存在不足
第一节 关于检察机关行政监督职权的界定
一、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二、行政检察权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行政检察职权范围演变的历史考察
一、初创时期的行政检察权
二、建国初期继续规定行政检察职权
三、行政检察制度自文革至今中断
四、总结:一般监督的取消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
第三节 当前我国行政检察职权的具体配置范围
一、当前我国行政检察职权的主要类别
二、我国行政检察职权的类型化研究
第四节 我国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不足之处
一、限于对刑事法律实施的监督,缺乏对行政法律实施的监督
二、限于对特定行政机关或行政行为的检察监督
三、缺乏具体的行政检察监督程序设置,难以切实履责
第四章 完善我国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法理依据
第一节 我国检察权在宪政体制中的独特位置:法律监督权
一、国家权力制衡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二、我国公权力制衡结构中的检察权定位
三、我国检察机关的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
第二节 法律监督权的宪法解释学分析
一、关于应然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内涵的探究
二、学界关于法律监督权内涵认识的主要观点
三、法律监督权的界定及类型划分
第三节 法律监督权的宪法定位要求加强行政检察职权配置
一、当前的检察职权配置范围不符合法律监督权的宪法定位
二、强化检察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是落实宪法定位的必然要求
三、对部分违法行政行为实施检察监督可以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第五章 完善我国行政检察职权的域外制度比较
第一节 部分西方国家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
一、近代西方检察权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英美等普通法国家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
三、法德等大陆法国家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
第二节 俄罗斯等国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
一、前苏联检察权最早确立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
二、俄罗斯等国的行政检察职权范围
第三节 北欧国家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
一、各国制度建设情况
二、对我国完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启示
第四节 比较研究各国行政检察职权配置情况的结论
一、各国检察机关均配置一定范围的行政检察职权
二、各国行政检察职权的配置无统一模式可循
三、各国检察权的长远发展存在趋同化倾向
四、应立足宪法、结合实际,不断发展我国行政检察权
第六章 完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地方探索
第一节 创新行政检察工作机制的地方探索
一、探索设置专门的行政检察工作机构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信息获取机制
三、丰富和充实检察监督手段和措施
第二节 探索完善行政检察职权配置的地方立法活动
一、省级人大出台加强行政检察监督决议
二、宁夏等地检察机关联合政府出台规章
第七章 以治理以罚代刑为契机,完善行政检察职权
第一节 探索完善行政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运作模式
一、原则明确检察机关有权监督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二、以治理以罚代刑问题为重点,探索构建行政检察监督程序
三、充实对以罚代刑等违法行政行为的事后追惩措施
四、探索设立专门的行政检察监督机构
第二节 适时推动立法,健全行政检察职权
一、推动立法机关制定专门的检察监督法
二、完善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或者规定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一:银川市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条例(部分)
附录二:邓州市行政执法监督中心规则
附录三:邓州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流程图
附录四:山东人大关于加强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部分)
附录五: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执法工作与检察监督工作相衔接的若干规定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的研究[J]. 朱坤兴,方旭阳. 法制与社会. 2011(35)
[2]行政监察工作历史回顾与展望[J]. 求是. 2011(15)
[3]论我国法律监督的政治和法治价值[J]. 蒋德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04)
[4]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与规制[J]. 卞建林.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4)
[5]俄罗斯检察权配置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J]. 李昕.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1(03)
[6]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J]. 周舟.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7]论我国行政检察监督的困境与出路[J]. 凃强.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8]浅谈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彭翔.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0(11)
[9]检察建议法制化的历史、现实和比较[J]. 姜伟,杨隽. 政治与法律. 2010(10)
[10]坚持法律监督属性 准确把握工作规律 努力实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J]. 曹建明. 人民检察. 2010(15)
本文编号:2952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95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