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协商民主的法治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21:5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基层协商民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协商民主又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属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一环,因此,对基层协商民主的法治化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基层协商民主和依法治国的理论,主要通过对国内学术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并借鉴了西方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的部分理论,同时,还对国内部分地区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实现本文研究的目的。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厘清基层协商民主的概念,从而确定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内涵,并重点阐述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在对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时代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来阐述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是剖析我国目前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主要包括制度...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内涵
(一)协商民主的内涵
(二)基层协商民主的内涵
(三)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内涵
(四)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意义
1.发展民主
2.保障人权
3.防止滥用公权力
4.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特征
1.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具有实践性
2.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具有真实性
3.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具有治理性
(二)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基本原则
1.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要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要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3.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要坚持公开对话原则
三、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现状
(一)制度体系缺失
1.公共决策环节的制度体系缺失
2.社会治理环节的制度体系缺失
3.公权力监督环节的制度体系缺失
(二)法治精神不彰显
1.民主协商的法治精神不彰显
2.平等协商的法治精神不彰显
3.程序正义的法治精神不彰显
(三)公民权利缺位
1.公民知情权缺位
2.公民决策权缺位
3.公民参与权缺位
四、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前提是构建完善的基层协商民主体系
1.构建坚强的领导体系
2.构建科学的决策体系
3.构建高效的执行体系
4.构建畅通的反馈体系
5.构建严格的监督体系
(二)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核心是塑造法治精神
1.塑造民主协商的法治精神
2.塑造平等协商的法治精神
3.塑造程序至上的法治精神
(三)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
1.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2.保障公民的决策权
3.保障公民的参与权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裂的美国[J]. 张毅. 美国研究. 2017(03)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认识的拓展和深化[J]. 潘娜,康晓强.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02)
[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J]. 莫岳云,唐丕跃. 南京社会科学. 2015(07)
[4]对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J]. 陈金钊.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5]论人民政协制度的价值构成[J]. 王东勤.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1)
[6]多向循环互动:参政党与基层协商民主逻辑关系研究[J]. 王新国.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5)
[7]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J]. 陈家刚.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4)
[8]论“中国梦”视域下的人民主体地位[J]. 李包庚,周康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9]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 徐猛. 学术探索. 2014(05)
[10]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J]. 包心鉴. 理论参考. 2014(04)
博士论文
[1]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 马奔.山东大学 2007
[2]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 毛宝铭.吉林大学 2006
[3]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D]. 朱富强.上海财经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 付玉祥.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67468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内涵
(一)协商民主的内涵
(二)基层协商民主的内涵
(三)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内涵
(四)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意义
1.发展民主
2.保障人权
3.防止滥用公权力
4.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特征
1.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具有实践性
2.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具有真实性
3.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具有治理性
(二)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基本原则
1.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要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要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3.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要坚持公开对话原则
三、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现状
(一)制度体系缺失
1.公共决策环节的制度体系缺失
2.社会治理环节的制度体系缺失
3.公权力监督环节的制度体系缺失
(二)法治精神不彰显
1.民主协商的法治精神不彰显
2.平等协商的法治精神不彰显
3.程序正义的法治精神不彰显
(三)公民权利缺位
1.公民知情权缺位
2.公民决策权缺位
3.公民参与权缺位
四、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前提是构建完善的基层协商民主体系
1.构建坚强的领导体系
2.构建科学的决策体系
3.构建高效的执行体系
4.构建畅通的反馈体系
5.构建严格的监督体系
(二)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核心是塑造法治精神
1.塑造民主协商的法治精神
2.塑造平等协商的法治精神
3.塑造程序至上的法治精神
(三)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
1.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2.保障公民的决策权
3.保障公民的参与权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裂的美国[J]. 张毅. 美国研究. 2017(03)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认识的拓展和深化[J]. 潘娜,康晓强.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02)
[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J]. 莫岳云,唐丕跃. 南京社会科学. 2015(07)
[4]对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J]. 陈金钊.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5]论人民政协制度的价值构成[J]. 王东勤.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1)
[6]多向循环互动:参政党与基层协商民主逻辑关系研究[J]. 王新国.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5)
[7]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J]. 陈家刚.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4)
[8]论“中国梦”视域下的人民主体地位[J]. 李包庚,周康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9]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 徐猛. 学术探索. 2014(05)
[10]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J]. 包心鉴. 理论参考. 2014(04)
博士论文
[1]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 马奔.山东大学 2007
[2]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 毛宝铭.吉林大学 2006
[3]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D]. 朱富强.上海财经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 付玉祥.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67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96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