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0:06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媒体 主体 网络 政治参与


【摘要】: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社会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政治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产生和传播的方式。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形式为代表的新媒体进入公民视野,改变公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更新了政治参与的方式。研究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构成,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特点,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参与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原因分析,对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依法、有序的进行参与,净化我国网络生态环境,促进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更好的为公民服务,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一、论文首先对新媒体和网络政治参与做了详细的解释,对相关概念做出充分理解。并对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构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年龄、性别、分布、职业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对新媒体与网络政治参与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二、论文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途径,以微博客、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为例,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特点包括身份匿名,地位平等;意识增强,形式多样;舆论干扰,影响判断几个方面。三、论文详细分析了参与主体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形成的原因。认为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面临利益诉求表达不畅与民主参与理念的失调,原因是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民主的参与理念没有深入人心。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化行为与有序参与要求间的矛盾,原因是部分主体没有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不具备信息驾驭能力等。群体事件的发生与多元化参与的冲突,原因是部分主体盲目参与,受到舆论的干扰。参与权利与技术失衡,原因是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存在差异。四、针对以上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主体困境,论文提出了促进网络政治有序发展的途径。要加强树立主体正确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推进政治工作的公开透明,健全政府回应机制;促进主体进行理性的政治参与,增强主体的法治意识,完善法治体系,使网络政治参与依法进行;参与主体要甄别网络参与信息,政府要加强网络舆论疏导;参与主体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术应用水平,政府要加强网络安全治理。新媒体的更新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主体提供了众多渠道可以选择,网络政治参与虽然在政治参与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政治参与的趋势,但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政治参与。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不能弱化主流思想。政府要适应新形势,拓展新思路,在制度上支持扩大网络政治参与,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有序进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主体 网络 政治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5;G2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11-12
  • 0.1.1 选题目的11
  • 0.1.2 选题意义11-12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0.3 研究方法15-16
  • 0.4 创新点16-17
  • 1 相关概念的厘清17-24
  • 1.1 新媒体的内涵及优势17-19
  • 1.1.1 新媒体的内涵17-18
  • 1.1.2 新媒体的优势18-19
  • 1.2 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及主体的构成19-21
  • 1.2.1 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19-20
  • 1.2.2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构成20-21
  • 1.3 新媒体与网络政治参与的关系21-24
  • 1.3.1 新媒体拓展主体网络政治参与渠道21-22
  • 1.3.2 网络政治参与促进新媒体的发展22-24
  • 2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渠道及特点24-30
  • 2.1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渠道24-26
  • 2.1.1 微博客24
  • 2.1.2 微信24-25
  • 2.1.3 新闻客户端25-26
  • 2.2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特点26-30
  • 2.2.1 多数身份匿名,地位平等26-27
  • 2.2.2 主体意识增强,形式多样27-28
  • 2.2.3 信息数量庞大,干扰判断28-30
  • 3 参与主体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30-37
  • 3.1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面临的困境30-33
  • 3.1.1 网络政治参与的诉求多元与民主参与的失调30-31
  • 3.1.2 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化与有序参与的矛盾31-32
  • 3.1.3 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极化与参与多元化冲突32
  • 3.1.4 网络政治参与的参与权利与现实技术的失衡32-33
  • 3.2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33-37
  • 3.2.1 利益诉求未得合理解决33-34
  • 3.2.2 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化34-35
  • 3.2.3 网络舆论影响自主参与35
  • 3.2.4 网络应用存在个体差距35-37
  • 4 解决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困境的有效路径37-46
  • 4.1 树立正确参与意识,健全政府回应机制37-39
  • 4.1.1 加强教育树立正确意识37-38
  • 4.1.2 推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38
  • 4.1.3 健全政府网络回应机制38-39
  • 4.2 进行理性政治参与,政治参与依法进行39-41
  • 4.2.1 增强理性法治网络政治参与的观念39-40
  • 4.2.2 加强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体系40-41
  • 4.2.3 致力于构建理性网络政治参与文化41
  • 4.3 甄别网络参与信息,加强网络舆论疏导41-43
  • 4.3.1 从事实出发甄别网络参与信息41-42
  • 4.3.2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引导新格局42-43
  • 4.3.3 创新新媒体加强舆论疏导工作43
  • 4.4 提高网络技术水平,构建安全网络环境43-46
  • 4.4.1 降低使用成本促进互联网普及43-44
  • 4.4.2 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网络普及44-45
  • 4.4.3 加强互联网安全监测安全治理45-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晓乾;;试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李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8期

4 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5 张亚勇;;试论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及其规范[J];求实;2007年12期

6 王有加;;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再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7 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8 刘蕊;田春苗;;试论当代中国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体系的建构[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9 吴德星;;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J];新远见;2008年09期

10 李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论坛;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小茹;;网络政治参与与政府善治之道[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平平;;试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应对策略的探讨[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湖北省团校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杜凌飞;;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观察和思考[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周昕;关耀富;;推动网络政治参与 促进政治文化发展[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芸;;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华南虎事件”的个案分析[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6 黄春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政治道德建设[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春丽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白全贵 整理;推动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健康发展[N];河南日报;2009年

3 赫曦滢;浅谈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N];吉林日报;2010年

4 党文琦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缩小三道“数字鸿沟” 推动网络政治有序参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潘真;上海人对政治关注度高参与度不够[N];联合时报;2009年

6 袁峰 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在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N];联合时报;2011年

7 张磊;网络政治视角下的社会心理嬗变[N];吉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桥法;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宋超;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年

4 金毅;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享;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朱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尹航;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双重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海;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及其有序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聂虹;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红艳;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性及其负效应的消减[D];西北大学;2009年

7 韩平;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回应[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维刚;新时期中国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旭涛;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及管理问题探索[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李楠;民主视角下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6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686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