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18-02-22 01:20

  本文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人口空心化 治理模式 发展人类学 出处:《开放导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人口数量减少和人口结构失衡,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发展人类学看来,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空心化有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良性发展和恶性发展之分。需要对现行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方式进行反思,采取城乡二元分析范式,探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的农村城镇化模式、本土化就地转移模式和农村社区化模式。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many rural population appeared hollow phenomeno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mbalance, greatly affect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the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hollowing of dominant and recessive structure structure, benign development and malignant development. Need to reflect on the current the rural population hollowing governance, take two yua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explore the analysis paradigm, the model of rural urbaniz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hollowing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localization of local transfer mode and rural community model.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空心化治理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批准号:13YJA630075;主持人:宋凡金)
【分类号】:D422.6;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2 J.P.梅森 ,祝华;世界快速都市化中的发展人类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3 陈刚;;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以云南泸沽湖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4 周祝平;;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J];人口研究;2008年02期

5 杨小柳;;发展研究:人类学的历程[J];社会学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舒童;李兴佐;赵海勇;李坤;邵蕾;;空心村土壤肥力质量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江国逊;沈山;;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3 苏碧芳;;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人口空心化:挑战与应对[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车亮亮;韩雪;;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5 乔家君;;人文地理学的微观视角方法——以乡村地理学微观空间为例[J];创新;2011年06期

6 黄盛;胡晓鸣;马佳;;城市化进程中的财富回流现象[J];城市问题;2010年05期

7 李中;詹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空洞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3期

8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use Change in Typical Transect Area Along China National Highway 106 During 1996-2008[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3期

9 张衍毓;刘彦随;王业侨;;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以三亚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10 刘玉;刘彦随;郭丽英;;环渤海地区粮食生产地域功能综合评价与优化调控[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龙花楼;邹健;;中国粮食供给安全性时空格局演变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李得发;李巍;石培基;;分类指导与分区整治:试论新时期的村庄布局规划[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5 陈世栋;邱加盛;袁奇峰;;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6 谭远发;易鹏;张晓鹏;;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龙花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郭丽英;;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生态发展探讨[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沈斌莉;郑国全;;空心村土地整治研究进展[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英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钟福国;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成长—瓜州回族东乡族疏勒河移民村的民族学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勇;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与优化配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强;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优化配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雪枝;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梁丹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整理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许家伟;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与驱动机理[D];河南大学;2013年

10 赵思敏;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聚落体系重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生态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龙;“空心村”治理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流转与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艺潇;沙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模式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张小华;农村“空心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静晓;乡村人居环境变化与人口健康发展的关联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静静;扶贫项目的效益与青海土族农村社区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7 袁长庚;B超的隐喻:对两个少数民族村寨妇幼保健服务的人类学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凤娇;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村寨自主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肖国珍;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因素及发展趋势[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思;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祥强;沈燕;廖和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2 徐萌;;农村土地抛荒原因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3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4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5 石忆邵;乡村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报;1992年01期

6 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7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8 张富刚;刘彦随;;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9 王维艳;林锦屏;沈琼;;跨界民族文化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整合机制——以泸沽湖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10 曹红枝;;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民俗旅游开发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娟;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精神文明的重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周建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文化生活贫困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永龙;;新生代农民工:路在何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探讨[J];调研世界;2010年09期

4 唐兴霖;刘国臻;张红;;“三位一体”农村治理模式:瑞安的实践与发展取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植文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6 奉海春;;村庄公共设施治理中的家庭角色与模式——以上塘村公共设施治理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卓纳新;黄向阳;;论农村文化建设的外部性效应[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兰君;张瑞业;;“双强”型村干部治理模式研究[J];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9 袁海平;;乡村治理模式的新演进[J];浙江经济;2010年05期

10 谭兴中;;新农村治理模式探讨[J];行政论坛;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裕富;;村规民约与乡村秩序:村庄治理的一个视角[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琼欢;杨利登;;“3+1”村级治理模式的创新——浙江省C市溪村的调查[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唐正繁;;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探析[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4 谭兴中;;新农村治理模式探讨——以重庆市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6 轩传树;;世界共产党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解读[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戴冰洁;;能人村治的权力结构分析——以浙江省金村治理为个案[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瑞龙;;论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经济学逻辑[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9 张勤;;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亟待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水平[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10 韩玲梅;黄祖辉;徐旭初;;新农村建设时期乡村治理研究的特点、困境及出路[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卓;城镇化不只是农民进城[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记者 包松娅;加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 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生力军作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邓力;民营经济:城镇化进程的强大动力[N];农民日报;2003年

4 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你在他乡还好吗?[N];新华日报;2009年

5 李兰芬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农民人格公民化: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太 常怀深 汪文 蒋文龙 柯丽生 施维;他们推动着城镇化进程[N];农民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黄晓华;让农民的城镇化跟上土地的城镇化[N];海南日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杨志勇;村庄整理促进城镇化进程[N];农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先琴邋通讯员 董一鸣;河南农村改革先行一步[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冯芸;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N];河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永成;善治取向下的村域公共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苗树彬;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何沛东;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与重构[D];苏州大学;2009年

4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于水;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何鸣;良乡制度[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7 胡晓霞;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8 梁修群;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王金荣;中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广雷;上海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君芳;乡村自组织治理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试行[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敬德;中国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转型[D];厦门大学;2007年

4 马芹;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7年

5 付国举;农村治理中的民主需求与供给[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四炯;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镇政权治理模式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陈琼;村庄治理中的女村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建省;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9 冯焕;城镇化进程中精英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10 姚楠楠;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23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23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