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调查抽样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选题:流动人口 切入点:抽样框 出处:《人口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对流动人口调查中抽样框的编制、重复抽选及抽选后合并、目标与抽样总体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实践表明,在编制流动人口调查抽样框时,研究人员不仅需要得到相应数据库的支持,而且还应特别注意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对规模过大或过小的抽样单位,重复抽选或抽选后合并是比较简便的方式;此外,在以"登记户籍人口"作为目标总体的调查中,受"跨界流出人口"的影响,特定地区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的关系将表现为"一对多"的形式,数据处理时必须进行"事后加权"。为保证"事后加权"有效性,需要考虑不同省(区、市)人口流动的特点,特别是样本中"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的规模。"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处理的过程表明,不同省(区、市)"事后加权"的分组变量及分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discusses the compilation of sampling frame in the survey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repeated sampling and sampling, and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total sample.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in compiling the sampling frame of the survey, Researchers not only need to be supported by the corresponding database, but should als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contingency factors; for large or too small sample units, it is easier to repeat or merge after sampling; in addition, In a survey with "registere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as its target popu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target population and the sample population in a given area will be in the form of "one-to-man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ross-border outflow population". Data processing must be "ex post weight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ex post we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mobility in different province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particular, the size of the "inter-provincial" and "intra-provincial"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sample. The data processing process of the "2013 National Fertility will Survey" shows that the "ex post weighted" grouping variables and the number of sub-group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districts, municipalities)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Have certain flexib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人口与发展数学模型与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编号:2012BAI40B01)对本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C9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健夫,彭启鹏,黄春红,刘建民,钟作勇;广东流动人口问题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3年03期
2 李建璋;;流动人口别样的生存方式[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8年01期
3 李文耀;;实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一基三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年03期
4 黄公元;经济流动人口对我国人口控制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5 高振民;城市类型与外出流动人口的特征[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3期
6 曾艳红;武汉市与其它大城市流动人口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04期
7 何金定;从几个大城市看我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影响及对策[J];南方人口;1998年03期
8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通知[J];浙江政报;2001年34期
9 张春林,王世福;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新机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09期
10 谌新民,吴森富;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蔡蓉;方晓义;;流动人口主观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永浮;周成虎;鲁奇;;北京市流动人口的预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德;朱查松;;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集聚的消极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杜瑜;王传胜;樊杰;;外部性作用下广东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耀方;方晓义;熊青;李晓铭;;流动人口歧视意识的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郑利;;西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初探[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陈少君;戴新民;李顺来;纪红;;流动人口的性观念与性行为——对武汉市汉正街流动人口的性剖析[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杞绍海;禄丰县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措施[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通讯员 张美琴 记者 骆战红;玉环——推行流动人口计生双向协作管理[N];台州日报;2008年
3 慕川;同城·同爱[N];徐州日报;2008年
4 席波 崔丙申;鹤壁“温暖工程”惠及流动人口[N];中国特产报;2008年
5 江苏省无锡市人口计生委;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通讯员 杨立强 特约记者 钱宪庚;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N];中国人口报;2008年
7 凉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郑宏元;凉州区人口计生局多措并举温暖返乡人[N];武威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刘新华;阿克陶县多措提升城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N];克孜勒苏报;2009年
9 陈楠半;临夏市城南办五措并举服务流动人口[N];民族日报;2009年
10 柴振国;十一团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N];兵团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志权;转型期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徐芳;中国朝鲜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金小桃;战略管理视角中的人口发展治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蕾;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邬友;牧区城镇流动人口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全芳;流动人口行为变异及其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路;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方志;两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王薇;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分析[D];南开大学;2008年
7 徐丽娟;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的代际生育意愿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文哲;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云娜;基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韦小丽;福建省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的分类分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3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8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