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当代家庭户变动的趋势分析——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3-22 14:19

  本文选题:家庭户变动 切入点:家庭结构 出处:《社会学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家庭户变动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户数量增长迅速、规模持续缩减、结构趋于简化,夫妇核心家庭和二代标准核心家庭分别是升幅最大和降幅最大的家庭类型,尽管核心家庭仍是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单身户大量增加和扩展家庭维持较大比重,已呈现"核心户为主、单身户与扩展户为辅"的格局。稳定的超低生育率、剧烈的人口迁移、快速的老龄化以及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我国家庭户变动的最主要动因。此外,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老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老人独立居住的比重大幅提升,而老人与子女同住比例显著下降,老人独居和多代同堂并列成为我国当前老年人居住安排的两大模式,未来的家庭政策对此应格外重视。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population census from 1982 to 201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household chang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in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e scale is decreasing, and the structure tends to be simplified. Couples' nuclear families and second-generation standard nuclear families are the largest and the largest decline categories of families, respectively. Although nuclear families are still the main form of Chinese families, but with the large increase and expansion of single households, they maintain a large proportion. The pattern of "core households are dominant, single households and extended households are complementary". The stable ultra-low fertility rate, violent population migration, rapid aging and improvement of housing conditi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s of household changes in China.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aging, the trend of family aging and empty nest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independently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with their children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old people living alone and many generations living side by side are the two major models of liv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The future family policy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i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1CRK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71391330149)的阶段成果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六普”委托课题的支持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善华;;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杨笛;;聚焦中国家庭变迁,探讨支持家庭的公共政策——“中国家庭变迁和公共政策国际研讨会”述评[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6期

3 唐灿;陈午晴;;中国城市家庭的亲属关系——基于五城市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调查[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4 戴卫东;;老年长期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皖两省调查的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11年04期

5 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结构: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6 王谦;崔红艳;李睿;庞江倩;陈卫;杨胜慧;;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经验与启示[J];人口研究;2010年06期

7 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朱勤;;2000~2010年中国生育水平推算——基于“六普”数据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本友;;震区羌族教育重建与跨跃的突破口[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3 李仙娥;董利娟;;山西古村镇老龄化发生特点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4 高红波;;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自身状况的相关系数模型及婚姻差异——对中、西部四省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刘丽;;提高人口质量的若干思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刘喜珍;;养老伦理的时代差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丁媛;赵磊;;上海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8 杜肖俏;王连峰;;中国老龄化状况的聚类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9 张华;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黄佳豪;;城市化冲击下的农村空巢老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2 翟凤英;何宇纳;王志宏;于文涛;胡以松;扬晓光;;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A];补充营养素和饮奶对人体有害吗媒体论坛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7年

3 程茅伟;易国勤;宋毅;许四元;刘家发;;湖北省城乡居民膳食矿物质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侦;;空巢老人社区服务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勤;;老年人的需求与社区卫生工作[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徐勤;魏彦彦;;从社会性别视角看老年贫困[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范晓光;;中年人养老准备:一个新概念的探索[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佳讯;才源源;王莹;;中国文化背景下代际影响对代际品牌态度的作用: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秦俊法;;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和百岁老人发展趋势[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王宇;范英;;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部门人力资本比较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田丰;中国当代家庭生命周期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王凤鸣;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宜居社区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朱丽娟;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明;“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彭亮;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宁;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涛;SAMP10海马、皮层衰老相关蛋白的增龄变化及针刺对其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9 康继军;中国转型期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06年

10 杨光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于子媛;中国轿车市场结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孙礼永;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梁芳;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彦茹;乌市天山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唐若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小卫;淮北市农村空巢家庭养老支持力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董咏雪;转型社会下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澜诺;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方式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斌;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现象论析[J];长白学刊;2003年06期

4 王庆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基于上海市闵行区独生子女父母的调查[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5 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年03期

6 徐安琪;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7 杨娟;;关于人口红利的一般讨论——兼论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的实现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8 杜本峰;沈航;;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产业发展模式略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3期

9 王跃生;;个体家庭、网络家庭和亲属圈家庭分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0年04期

10 杨善华,侯红蕊;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J];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N];中国人口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部分内容[J];社会观察;2007年08期

2 马侠;中国家庭户规模和家庭结构分析[J];人口研究;1984年03期

3 龚互同;北京市家庭户的规模与构成[J];人口与经济;1985年01期

4 ;家庭户规模[J];社会学研究;1987年06期

5 张桂霞;;广东省家庭户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6 郭志刚;运用户主率指标对无锡市和无锡县家庭户资料的分析[J];人口研究;1988年02期

7 王丹瑕;少数民族家庭户的规模与类型[J];人口研究;1989年02期

8 郭志刚,武超;中国家庭户分析[J];人口研究;1990年02期

9 ;全国人口最新数字:12.0778亿[J];新农业;1996年05期

10 蒋耒文,考斯顿;小区域家庭户预测的理论、方法与应用[J];人口与经济;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生;潘和喜;;镇江市家庭规模和结构分析[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世荣;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布[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宛霖;郊区购房热家庭户数增[N];华夏时报;2006年

3 卢海;我省家庭户均规模缩小[N];青海日报;2006年

4 记者 张晓鸣;申城去年家庭户数达825.33万[N];文汇报;2011年

5 记者 王蔚;调查:上海家庭户的规模不断缩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早报记者 臧鸣;上海家庭户规模平均为2.5人[N];东方早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李立新 通讯员刘杨;天津家庭户均规模呈逐渐缩小趋势[N];中国信息报;2012年

8 记者  卞思杰;济南家庭户均人口2.85人 趋于小型化[N];济南日报;2006年

9 孙永琳;全市新增计生“三新”示范村414个[N];咸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童超贵 戴作仁 通讯员 金凤勇;西大岭社区党员家庭亮牌示范[N];连云港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649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649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