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生命历程、社会经济地位与生育性别偏好

发布时间:2018-04-09 01:37

  本文选题:生育性别偏好 切入点:生命历程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本研究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探讨了生命历程阶段、社会经济地位对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村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男孩偏好,城市居民的性别偏好受到了生命历程、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的影响,处在主要生育期(25—34岁)的人有着更加强烈的生育男孩的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但是研究发现同时表明,随着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的提高,女孩倾向越来越明显,这表明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生育观念和性别观念。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城市中农村流动人口的男孩倾向已经大大弱化,这表明随着职业、生活环境和社会网络的变化,农村户籍居民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转变。
[Abstract]:Using the data of Chin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2006 (CGSS 2006),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n reproductive gender preferenc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still a very obvious preference for boys in rural China. The gender preference of urban residents is affected by life course, educationa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status.People between 25 and 34 years of age have a stronger desire to give birth to boys, which partly explains the high sex ratio at birth.However, the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girls tend to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statu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has changed fertility and gender attitudes to a large extent.One of the important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tendency of boys in rural floating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s has been greatly weakened, which indicates that with the changes of occupatio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ocial network, the fertility concept of rural residents is also changing.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树茁;伍海霞;靳小怡;费尔德曼;;中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性别偏好——基于深圳调查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高会建;;农民工生育价值观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2 陆杰华;肖周燕;;2006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人口与经济;2008年01期

3 简新华;黄锟;;中国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基于76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4 靳小怡;任峰;悦中山;;农民工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基于社会网络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8年05期

5 任义科;杜海峰;李树茁;;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0年06期

6 任义科;杜海峰;喻晓;李树茁;费尔德曼;;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分析[J];社会;2008年05期

7 靳小怡;谢娅婷;韩雪;;婚姻挤压下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性别偏好——基于相对剥夺感视角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年03期

8 陈善平;张中江;;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以高知人员为例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9 任义科;李树茁;杜海峰;费尔德曼;;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周全德;;略论农民工群体“生男偏好”的转变[J];学习论坛;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庆洁;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巍;社会支持网络对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2 戚正楠;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工作压力—工作讨论网络和工作适应性的调节作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姜娜;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对农民消费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8年

4 高乐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孙泽华;性别偏好对迁移父母经济行为的影响[D];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

6 张锋;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关系网络分析及关系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关丹;外来个体户个体关系网络的新建与拓展[D];复旦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瑛,武俊青,陶建国,高尔生;已婚流动妇女的婚姻及生育状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年11期

2 洪旺全;深圳市流动人口生育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03期

3 李涌平;婴儿性别比及其和社会经济变量的关系:普查的结果和所反映的现实[J];人口与经济;1993年04期

4 靳小怡,彭希哲,李树茁,郭有德,杨绪松;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对农村流动妇女初婚的影响——来自上海浦东的调查发现[J];人口与经济;2005年05期

5 伍海霞,李树茁,杨绪松;中国乡城人口流动与城镇出生人口性别比——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5年06期

6 高凌;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分析[J];人口研究;1993年01期

7 涂平;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问题探讨[J];人口研究;1993年01期

8 穆光宗,陈俊杰;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J];人口研究;1996年02期

9 楚军红;我国农村生育率与出生性别比关系探讨[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06期

10 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辜胜阻,陈来;城镇化效应与生育性别偏好[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3期

2 刘中一;;生育性别偏好研究的范式:反观与重构[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张燕;;小城镇建设对农民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J];南方论刊;2007年08期

4 孙国芳;;大学生生育性别偏好调查研究报告——基于安庆师范学院的调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5 杨博;杨雪燕;;生育性别偏好行为的双向选择——来自陕西省神木县的调查发现[J];西北人口;2011年06期

6 韦冬梅;刘桂宇;陈梦;王芳;覃贤达;;农村居民生育性别偏好观调查研究报告——基于广西博白农村的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1期

7 严梅福;婚嫁模式影响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05期

8 梁宏;;广东人口意愿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8年01期

9 卢秀敏;;结构制约与行为从众——农村生育“场域”中男孩偏好的个案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高莉娟;魏星河;李立娥;;生育性别偏好国内研究十年回顾及社会性别视角的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严梅福;;婚嫁模式影响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海英;“生儿”还是“育女”由气候决定[N];科技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724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24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