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维吾尔族 + 流动人口 ; 参考:《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维吾尔族有着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和比较明确的传统聚居地,其人口流动对我国的民族关系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有关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主题涉及疆内、疆外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及特点、城市适应与融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等方面。
[Abstract]:The Uygur people have distinct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lear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nd their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Uygur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The subject concerns the flow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ygur floating population within and outside Xinjiang, urban adaptation and integration. Factors affecting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C92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翔;程慧波;鱼腾飞;;兰州市流动穆斯林城市适应性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01期
2 陆淑珍;;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外来人口婚姻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珠三角某地区为例[J];南方人口;2010年05期
3 陈映芳,陆芳萍;公共教育与乡城迁移人员的城市适应[J];探索与争鸣;2005年07期
4 李吉和;;近年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综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于亚滨,潘玮;城市人口动态发展与城市规划——以哈尔滨市为例[J];规划师;2005年06期
6 张继焦;城市中的人口迁移与跨民族交往[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王波;;流动人口的社会空间与人际传播[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李伟梁;陈云;;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以武汉市的调研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汪国华;;常态化与正规化: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构想[J];西北人口;2007年01期
10 汪国华;;社会转型期我国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管理新构想[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石智雷;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适应与融入[N];中国人口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杜娟;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海平;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萨如拉;蒙古族农村牧区人口流动与适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朴善镜;当代维吾尔女性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欧阳静;深圳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陈春霞;改革开放以来藏汉村庄人口流动现象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马国庆;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支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17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1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