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曲线拟合的山东省各地市人口密度预测及Cartogram地图表现
本文选题:曲线拟合 + 人口密度 ; 参考:《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5期
【摘要】:通过Matlab软件的曲线拟合功能,以1993—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对山东省17地市分别选择最佳拟合模型进行人口规模预测,依据行政区划面积计算人口密度,对结果以Cartogram的技术方法进行地图表现,得出直观的结果。该研究采用了新颖的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丰富了人口预测方法,对了解未来社会的供求关系和人口发展趋势、拟定正确合理的人口规划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bstract]:Through the curve fitting function of Matlab software, based on the demographic data from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12, the best fitting models were selected to predict the population size of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area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s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 is represented by Cartogram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 is intuitionistic. This study adopts a novel thematic map representation method, which enriches the method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and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society and in drawing up a correct and reasonable population planning plan.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胜;人口预测中的模型选择与参数认定[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2 杨丽霞;杨桂山;苑韶峰;;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3 侯璇,刘芳,钱海忠;视觉比例尺对建立心像地图的影响[J];地球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4 赵雪雁;刘爱文;李巍;张文婷;;甘南藏族自治州多模型的人口预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5 赵沙;张福平;;西安市未来人口规模预测及人口发展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6 涂文伟;狄乾斌;张健;;几种人口预测方法的应用与比较研究——以河北省滦南县为例[J];北方经贸;2012年11期
7 李菲;王锋;;灰色模型在郑州市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河南科学;2012年06期
8 易亮;;基于MATLAB的人口预测方法分析[J];价值工程;2012年09期
9 卢俊;曹为民;余希成;陈福北;;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醋酸甲酯水解研究[J];应用化工;2010年05期
10 熊波;;人口增长的Logistic模型分析及其应用[J];商业时代;2008年2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tudy on Population Forecast Model in Planning of Land Us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4期
2 谢建文;张元标;王志伟;黎艺行;;基于宋健人口模型的老年化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3 张艳粉;栗滢超;陈伟强;;土地利用规划中人口预测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张健;;滁州市人口规模预测模型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潘虹;叶为民;黄雨;;上海城市地下水应急供应需求量预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6 杨锦伟;董李娜;;基于三种数学模型的平顶山市未来20年人口预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高俊;;换一个视角看地图[J];测绘通报;2009年01期
8 杨松;曾永年;吴桂平;齐庆超;杨凯;;改进的最优组合人口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9 姚鑫;杨桂山;孙洪波;万荣荣;;昆山市人口指标的数学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10 陈睿;王海群;鞠培军;;泰安市未来30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J];重庆与世界;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丽珍;赵美玲;;基于Logistic模型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凌华;;城镇保障型住房用地规模预测方法探讨——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祥宇;朱青;矫雪梅;刘静;;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4 徐路铮;林金双;李美丽;;浅谈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与色彩的关系[A];浙江测绘(2012第2期总第111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2 詹蓉;面向即时顾客化定制的个性化需求预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魏巍;中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现状及未来趋势[D];清华大学;2009年
4 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江涛;面向多领域用户模型的自适应网络制图服务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马仲荣;社会转型期的甘肃藏区社会矛盾与民族关系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高惠君;城市规划空间数据的多尺度处理与表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刘鹏程;形状识别在地图综合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杨平;基于EMD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杨乃;基于空间认知的三维地图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有量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付艳茹;基于MATLAB的人口预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测算模型及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4 张凌华;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预测方法探讨[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邱旭辉;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系数中长期预测模型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凡;城市污水排放量预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勇;江汉平原乡村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雷文娟;疏勒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宋先杰;基于生命表法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人平均预期寿命初探[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吕立刚;基于粮食安全的区域耕地资源保护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鹂;;建设生态安徽的人口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健;;滁州市人口规模预测模型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汪贤才;非线性实验数据曲线拟合的实践[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学保;蔡果兰;;Logistic模型的参数估计及人口预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万刚,高俊,游雄;虚拟地形环境仿真中的若干空间认知问题[J];测绘科学;2005年02期
6 游雄;视觉感知对制图综合的作用[J];测绘学报;1992年03期
7 高俊;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J];测绘学报;2004年01期
8 艾廷华;郭仁忠;;基于格式塔识别原则挖掘空间分布模式[J];测绘学报;2007年03期
9 李永胜;人口预测中的模型选择与参数认定[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10 朱振华,濮励杰,彭补拙,刘晶;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及保护对策——以吴江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丁立刚;杨金林;刘官元;;包头市人口数量短期预测模型[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赵睿;罗先熠;;基于差分方程的短期人口模型[J];科技风;2008年19期
3 何伟;;淮安中心城市“十一五”期间人口增长规模预测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刘笑飞;;世界人口大国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比较研究[J];天中学刊;2007年01期
5 闫庆武;马晓冬;卞正富;;基于地统计的徐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4期
6 何朗;赵韫;管坤;杜芳花;;人口发展的参数预测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年03期
7 杨新平;;关于总和生育率的统计分析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9年05期
8 缪海涛;河南省人口发展模型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邹自力,刘珊红;人口预测方法及可靠性探讨[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笑飞;;世界人口大国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永浮;周成虎;鲁奇;;北京市流动人口的预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文平;基于函数型数据理论的从业人口情况分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艳茹;基于MATLAB的人口预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楠;基于某些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口预测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4 邢杰;北京市居住地与工作地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7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1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