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口下降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困境与趋势——以浙江省为例
本文选题:人口下降区 + 农村城镇化 ; 参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比较"五普"和"六普"结果可见,我国有6个省、107个地级市(区)、1022个县(区/市/旗)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更多的县市正在加速步入人口下降区队列。人口持续下降对这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以浙江19个人口下降县(市)为例,人口下降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正面临三大困境,并有三大演进趋势。为此,政府在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时,应遵循人口发展规律有效提升人口集聚能力,调动市场化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采用非均衡路径促进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优化,实施重构农村社区的多层面政策革新。
[Abstract]: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five popular" and "six popular",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6 provinces in China, 107 prefectural cities (1 022 counties / districts / banners) have negative growth, and more counties and cities are speeding up the procession of population decline areas. The continued decline in population has had a severe impact o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se regions. Taking 19 counties (cities) of population decline in Zhejiang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urbanization in the area of population decline is facing three predicaments, and there are three major trends of evolution.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apacity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urbanization with market-oriented factors, and adopt unbalanced paths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system whe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towns and central villages. Implement the multi-level policy innovation of reconstructing the rural community.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时期生育政策决策选择研究”(11BRK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人口持续低增长影响下我国人口政策目标及策略研究”(11YJC840040)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浙江省小城镇人口集聚趋势与发展对策研究”(Y20112178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丰;郭志刚;茅倬彦;;21世纪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初探[J];人口研究;2008年06期
2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3 郭志刚;;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6期
4 李强;陈宇琳;刘精明;;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5 陈家喜;刘王裔;;我国农村空心化的生成形态与治理路径[J];中州学刊;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珍,杨铭;我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牛立然;刘牧;;我国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才智;2010年02期
3 韩永平;;预防出生缺陷,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4 陈楠;林宗坚;;人口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动力学研究[J];测绘科学;2006年04期
5 王铁军,黄小花;社会保障与人口控制的理论创新与现实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6 刘义;;生育控制与中国人口新矛盾[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7 邓正琦;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分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严辉,李碧宏;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结构变动分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杨成钢;张太富;;制度设置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许锋;冯健;;城市总体规划人口结构预测分析及其规划启示——以淄博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杜娜;张雯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现状分析——以贵州省天柱县渡马乡乡镇、桂脚村为个案[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泰合;;浙江省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的均衡性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3 刘亚文;王牧;李新华;;融合与再生: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之路——以太原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武文霞;英美城市变迁与政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珊;我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邓W
本文编号:1885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8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