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节制生育工作之殇——以河北省为对象的区域研究
本文选题:年代 + 人口问题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家庭人口陡增,部分群众自发地产生避孕要求;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党和政府也发现了全国人口数量增加过快的态势,决定推行节制生育工作,先后采取了个别节育指导、公开宣传节育知识和开展节制生育宣传运动等措施,初步传播和普及了避孕知识,动摇了传统生育观念。可惜大跃进运动兴起后,党和政府片面强调人的生产力属性,轻率地放弃了节制生育政策,致使我国丧失了人口控制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conditions, the family population increased sharply, and some people spontaneously demanded contraception; after the first national census in 1953,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too fast and decided to carry out birth control work. They have successively taken measures such as individual birth control guidance, public publicity on birth control knowledge and publicity campaigns on birth control. Primary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shaking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fertility. Unfortunately, after the rise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unilaterally emphasized the attribute of human productivity and gave up the policy of birth control lightly,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the best strategic opportunity period of population control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2011Y06)
【分类号】:K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汤兆云;1954~1957年间关于人口问题的大讨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汤兆云;建国后十七年我国人口政策评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杨发祥;;新中国生育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1期
4 包蕾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J];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5 王金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果评估[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茂洋;;《聊斋》的宗教美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2 汤兆云;1957年关于人口问题的大讨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陆建华;孙以楷;;以道观礼——老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詹向红;论老庄生态智慧与生态旅游价值取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谢安国;;周恩来水利建设思想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6 许悦;丁山;;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7 杨国宜;肖建新;;略论《道德经原旨》的帝德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欧阳丹丹;;庄子丑学与西方现代派丑学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胡安全;;19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艳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结构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静;;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杜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口学的发展[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李涛;张德友;;论科学发展观对毛泽东社会统筹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6 徐行;;建国初期的外贸政策与对苏贸易[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钟瑛;;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及贡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行;;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能源工业建设[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武生;;弘扬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执政为民[A];周恩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张寿春;;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指针——周恩来执政为民思想论纲[A];周恩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6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9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玫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当代实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莎;老子“道”的管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董志伟;河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汤少梅;增城市市民生育意愿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琪;建国初期中共科技思想及其实践研究(1949-1956)[D];江苏大学;2010年
8 李志军;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余劲,
本文编号:1923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2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