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嵌于流动的增长:空间格局、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6-01 23:19

  本文选题:人口流动 + 空间格局 ; 参考:《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摘要】: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长期以来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0年六普数据,对我国当前人口流动空间格局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空间极化特征;省际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经济增长都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全部就业人口,流动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高。同时,当前地区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拉动的,劳动力的产出效率相对较低,人力资本开发形势严峻。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by scholars and policy mak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mobility in Chin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polarization, the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both the inflow and the outflow areas, and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employed population, the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both the inflow and outflow areas. The contribu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still investment-driven, labor output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low,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gri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
【分类号】:C924.2;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峰华;李世泰;杨爱荣;黄丽萍;;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2 周文丽;;人口流动的经济增长收敛效应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邱子邑,谢平,周方亮;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J];人口学刊;2004年01期

4 董栓成;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05期

5 马金龙;李莉;;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宁夏固原市为例[J];西北人口;2006年02期

6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西北人口;2009年03期

7 段平忠;刘传江;;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5年12期

8 阮荣平;刘力;郑风田;;人口流动对输出地人力资本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尚旭;向建;任超;欧书阳;;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郭永昌;;安徽省内跨市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3 陈飞;高铁梅;;中国区域经济的结构变化及差异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4 王秀芝;尹继东;;中国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7年04期

5 杨云彦;秦尊文;;人口流动、土地流转与新农村建设[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高翔;鱼腾飞;宋相奎;程慧波;;兰州市少数民族流迁人口空间行为特征及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7 刘睿文;封志明;杨艳昭;游珍;;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8 王国霞;秦志琴;程丽琳;;20世纪末中国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于城市的视角[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9 刘盛和;胡章;邓羽;;基于区域差异类型的流动人口快速监测方法[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10 林秀烟;蔡杰;;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福建的测算[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1997-2007[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尹继东;王秀芝;;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以中部地区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安慧;李增永;;经济发展对外来人口影响因素分析[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4 邢春冰;;迁移、自选择与收入分配——来自中国城乡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5 许召元;李善同;;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6 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7 刘玉铭;张庆华;;中国高考招生的地域歧视、内生经济增长与福利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8 徐j;张立;;劳动力外流与苏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及挑战[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宫漫;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晨峰;城市化,,人力资本积累和增长[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安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召元;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D];北京大学;2007年

9 许抄军;基于可持续城市化的我国城市规模、体系及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刘智勇;人力资本、要素边际生产率与地区差异[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葛震;区域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关联关系分析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左永君;新疆人口数量时序变化与空间结构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5 周燕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李丽君;新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王鹏;非正规住房市场下深圳城中村居住形态特征及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王媛;陕西省农民工养老保险接续与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伟斌;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赵淳;南京市迁入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统计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新 ,魏星 ,沈建法;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关系之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孙峰华;刘宝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与棋局战略[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4 程振煌;对我国“劳务经济”的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7期

5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6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7 杨云彦,徐映梅,向书坚;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8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9 董先安;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10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君敏;一部侧重实证分析的书——《新疆经济增长点研究》简介[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1期

2 ;创业与经济增长[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8期

3 吴晶妹;信用活动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3期

4 罗桂元;论创新发明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3期

5 范方志,李军波;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6 柳德江,殷凤玲;教育投资对云南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7 曲涛;贾劝宝;;论陇东老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国平;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蒋伟;我对“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理解[J];浙江统计;2005年05期

10 王满仓,佘镜怀,杨二宝;陕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66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66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