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东北地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人口变动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4 14:15

  本文选题:人口政策 + 东北地区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依托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辅以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运用改进后的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的东北地区人口进行为期25年(2015-2040年)的人口预测,并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抚养比、劳动力人口数、人口规模等五个方面进行人口分析。探究这批新增人口出生、成长为适龄劳动人群后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根据本文预测结果,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会给东北地区带来一个短暂的人口高峰,该人口高峰将出现在2025-2030年间,人口规模将可能达到1.17亿-1.31亿,随后东北地区的人口将持续下跌,人口抚养比升高,且老龄化进程不会随着政策的推进而有所停缓。当生育率提高至更替水平时,2030年将出现劳动人口规模的小幅度回升,但劳动力人口补充状态维持时间极短,之后将永久性下跌。本文依据据测结果,结合现阶段东北地区经济现状,认为“全面二孩”的实施对东北地区短期经济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妇幼保健体系人力、财力、技术压力的影响与劳动力生存压力所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开放15年后东北地区社会将面临人口消费能力减弱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支撑力量不足的问题。这要求东北地区必须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外需以创造社会经济价值。最后探讨了人口生育率变化带来的妇幼保健中的机遇与危机;人口结构变化引起的就业压力中的机会与危机;人口抚养比升高带来的机会与危机;人口老龄化中的机会与危机,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Abstract]:Based on the 2010 census data and the 2016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this paper uses the improved Leslie population forecasting model to forecast the population of the Northeast region affected by the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for 25 years (2015-2040). Popul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rom five aspect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population aging degree, population dependency ratio, labor force population size and population siz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new population on the Northeast after it has grown into a working-age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ed results of this pape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it will bring a temporary population peak to the Northeast, which will occur between 2025 and 2030, and the population size will probably reach 117 million to 131 million. Then the population in the Northeast will continue to fall, the dependency ratio will rise, and the aging process will not slow down as the policy moves forward. When the fertility rate rises to replacement level, there will be a small recovery in the size of the working population in 2030, but the replacement of the labour force will remain very short and then fall permanent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economic situ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hort-term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ll-around two-child" on the Northeast reg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manpower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essure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caused by the survival pressure of labor force. The long-term influen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society in Northeast China will face the problems of weakening population consumption ability and insufficient supporting for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fter 15 years of policy opening. This requires that the Northeast region must rely more on domestic demand to stimulate external demand to create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 Finally, opportunities and crises 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used by changes in population fertility; opportunities and crises in employment pressures caused by demographic changes; opportunities and crises brought about by rising dependency ratios; opportunities and crises in population ageing a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2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立国;略论新加坡政府的人口控制政策及成功经验[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李小溪;印度人口控制刍议[J];南亚研究;2001年01期

3 ;“十五”总人口控制在13.3亿内[J];政工研究动态;2001年06期

4 路遇;人口控制研究新视角——评《社团组织与人口控制》[J];东岳论丛;2002年01期

5 张丽萍;新时期广东省山区人口控制探析[J];南方经济;2002年09期

6 安国忠;以人口控制为中心 推进工作重心转变[J];当代贵州;2003年04期

7 王学义;;对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社会资本阐释[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8 张基沛;;“人口控制”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年01期

9 吕伟见;论人口控制的观念障碍[J];社会科学研究;1990年03期

10 张伟;人口控制学构想[J];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邬沧萍;;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人口控制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张钮清;;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机制创新——毕节试验区人口控制的有益探索[A];历史的必然选择——毕节试验区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梁立东;;上海城市人口控制初探[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黄一凡;曾德慧;王如松;阳文锐;;中国省域人口流动趋势的情景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琦;;20世纪50年代中共领导人人口控制思想探析[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6 罗成林;;谈谈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人口对策[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7 肖周燕;;对特大城市人口调控问题的反思——基于公共政策与管理视角[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8 程恩富;王新建;;先控后减的“新人口策论”——回应十点质疑[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9 李锦珠;方文明;;广东人口可持续发展刍议[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叶建亮;;歧视性公共产品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对户籍制度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远霖邋实习记者 李志;抓好人口控制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N];毕节日报;2008年

2 李亚元;把好人口控制关[N];毕节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晓芳;我区全面完成今年人口控制指标[N];宁夏日报;2012年

4 记者 刘熙;我省确定今年人口控制目标[N];云南日报;2013年

5 记者 韩贤普;确保人口“双降”目标顺利实现 为同步小康营造良好人口环境[N];毕节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律;人口控制:在控量提质中积小胜为大胜[N];毕节日报;2014年

7 王学义;试论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社会资本效应[N];中国人口报;2006年

8 魏兰萍;州人口委组织学习州十次党代会和州“两会”精神[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9 记者 张科;“十一五”末我市人口控制在640万[N];济南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王鹏鹏 张大伟;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会议推出新思路[N];临汾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林瑞基;组织人口生态理论及其相关管理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清松;“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及趋势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刘淑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南宫市人口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3 唐小琼;扶贫开发政策在毕节试验区实施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4 常州;东北地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人口变动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5 丁晨凇;社会抚养费制度废止之探析[D];甘肃政法学院;2017年

6 阳瑞珍;人口控制中人权问题的道德审视[D];中南大学;2004年

7 卢笋;山东省人口控制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锴;大连市人口的合理规模及其测定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勇;北京市东城区以“住宅”为载体人口规模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杨静;社会变迁视角下的湖南人口(1949-1964年)[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77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77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