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对明代人口流动的若干认识

发布时间:2018-06-27 06:39

  本文选题:人口流动 + 区域发展 ; 参考:《中国史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正人口流动贯穿于明代始终,早期的洪武、永乐两朝政府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这是当时最主要的人口迁徙形式,其后则是全国范围持续不断的自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并在明中叶形成高潮,而有组织的大移民则再未出现过。就影响而言,自发性的人口流动对明代社会及区域发展更为深刻。本文即以自发性人口流动为观察对象,就其流动原因、政府的管理政策以及晚明的人口流动,谈一些认识。
[Abstract]: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Hongwu and Yongle, the governments of the two Koreas organized a number of large-scale migrations. Thi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t that time, followed by the continuous spontaneous migration and movemen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climax was formed, and the organized immigrants never appeared again. As far as influence is concerned, spontaneous population flow is more profound to the soci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M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takes spontaneous population flow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 and discusses some cognition on the reason of its flowing,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policy and the population movement in late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C924.2;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成显;;明代黄册归户底籍二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俞乃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无契土地房屋所有权认定考略[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3 刘道胜;;众存产业与明清徽州宗族社会[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刘道胜;;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以文书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周晓光;;明清徽州民间的众存祀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磊;;明清徽商外向流动对徽州本地的负面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刘品然;;论纸质媒体的优劣及转型方向[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振印;;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黄艳林;;解读邓拓的史家办报风格[J];东南传播;2008年11期

10 陈瑞,王裕明;南京明城墙砖铭文三题[J];东南文化;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欲晓;周朝辉;;刀笔下的精神救助——论灾难对汉画的影响[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寿仙;;明代人口数额的再认识[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5 栾成显;;宋元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明太祖的经济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6 姚秀兰;;论传统社会户籍制度与宗族[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7 刘正山;;土地兼并的历史检视[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8 高寿仙;;明代淮安人口数额初探[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9 张佩国;;走向产权的在地化解释——近代中国乡村地权研究再评述[A];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C];2011年

10 胡英泽;;理论与实证:五十年来清代以降鱼鳞册地权研究之反思——以“太湖模式”为中心[A];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胡克诚;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吴启琳;传承与嬗变: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D];复旦大学;2011年

7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关系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彩霞;袁飞;;元代河南江北行省人口流动问题刍议[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华立;十八世纪中国的人口流动与边疆开发[J];清史研究;1993年01期

3 付文法;;三国曹魏时期北方人口流动迁徙研究[J];兰台世界;2014年18期

4 贾建飞;;人口流动与乾嘉道时期新疆的戏曲发展[J];西域研究;2012年04期

5 孙晓东;李臣玲;;清代河湟地区民族贸易影响下的人口流动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董春林;赵双叶;;从明代人口流动看城池修筑与社会经济的关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庆宪;匈汉两地间的人口流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6期

8 陈金凤;;明清湘鄂赣经济与社会的新认识——《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读后[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雪香;;明中叶闽粤赣边的人口流动与“客家”名称的出现[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本文编号:2073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73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