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时空演化与公共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
[Abstract]:The population siz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hanghai have changed greatly due to the double influence of the alien population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mig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nghai population from 2000 to 2010,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resources by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index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ublic resources is insufficient, the structural mismatch of some resources and the imbalance between regions are prominent.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adjust and perfect the population management model, optimize the supply mode of public resource allocation,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carry out policy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nditional equaliz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城市融入模型及政策仿真研究》(项目批准号:10BRK012)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上海人口空间移动与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配置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A-05-B)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希哲;郭秀云;;权利回归与制度重构——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人口研究;2007年04期
2 骆勇;;大城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的特点与成因——基于广州市越秀区X街道、天河区Y街道的调查和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0年04期
3 郭秀云;;城市户籍制度的边际性改革——兼论上海“居住证转户籍”政策的解读[J];西北人口;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宇;林李月;;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2 "流动人口社会安全需求现状与相关公共政策分析"课题组;徐镇强;徐向群;;流动人口社会安全需求现状与相关公共政策分析[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蓝宇蕴;黄定平;;“人户分离”问题与社区建设——以广州荔湾区为例[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4期
4 单民;陈磊;;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的流动人口犯罪预防[J];法治研究;2013年03期
5 司仲鹏;;居住证制度与流动人口犯罪控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别红暄;;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研究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郭庆;;大城市外来人口本地化困境的反思——以上海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赵德余;;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及其渐进式特征——博弈论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5期
9 徐增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获得机制与“同城待遇”——对中山市“积分制”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5期
10 刘传江;程建林;;双重“户籍墙”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增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同城待遇”与获得机制——对中山市“积分制”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梁德阔;徐大慰;;创新社会管理 破解“新二元结构”[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孔媛;城市“新二元结构”从分割到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玮;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季安照;阻力与对策[D];浙江大学;2010年
6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严士清;新中国户籍制度演变历程与改革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娴;来沪人员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郭其路;重庆市“农转城”户籍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董淑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彬彬;中国城市户籍限制影响因素及其改革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陈筱;户籍改革的区域差异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6 周皓;连通与离间:手机与藏民日常生活[D];云南大学;2011年
7 王锦;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海涛;论宪法对我国居住证制度的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程婵娟;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素质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柴静;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利用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顾骏;关于上海流动人口管理的深层次思考[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李健英;;户籍制度在转轨时期的特点及其路径依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朱宇;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J];南方人口;2004年03期
5 张惟英;;拉美过度城市化的教训与北京人口调控[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6 李若建;城镇户籍价值的显化与淡化过程分析[J];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7 张波;;论农民工在二元性社会制度变迁中的推动作用[J];天府新论;2009年05期
8 党国英;;户籍制度:改革的路怎么走[J];中国改革;2006年04期
9 贾毓慧;;2008年我国人户分离的特点及思考[J];中国统计;2009年06期
10 杨立雄;争论与分歧——对社会保障最新研究的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从容;陈卫民;;20世纪90年代京津沪城市经济发展与外来人口比较研究[J];西北人口;2006年01期
2 施杏修,胡黛青;永康市外来人口计生管理的三种模式[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全市人口低速增长[J];北京统计;2004年Z1期
4 宋桂香,杨青;降低外来人口婴儿死亡率刻不容缓[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5 崔承印;外来人口对北京人口规模和分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5期
6 郭继强;外来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经济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北京常住人口外来占三成[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23期
8 何建华;;上海:20万美元一个户口[J];开发区导刊;1994年04期
9 冯晓英;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演变及其特征[J];北京党史;1999年01期
10 郝在今;中国大人潮[J];法律与生活;200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秀池;;北京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配置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王文华;李雪铭;;外来人口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庞江倩;;1950~197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特点[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侯亚非;尹德挺;;北京市外来人口特征变化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赵渺希;;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米红;韩娟;;深圳人口素质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关联模式探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李明月;胡竹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人口数量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9 安慧;;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发展状况综述[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10 周一星;于海波;;对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比重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周启亮;外来人口占上海25%[N];上海金融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刘征宇;68万外来人员在厦打拼生活[N];厦门日报;2006年
3 北统;北京常住人口去年接近一千五百万[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吴勇 王立先;温州常住人口首破800万[N];温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利春;常住人口为“分母”不应止步统计变革[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记者 古春婷;万名普查员11月入户普查[N];珠海特区报;2010年
7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计生委、天津市统计局 郝晓远 马超英 景春杰;把外来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李晓;市区一天生出三个“小班”[N];苏州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思睿;上海常住人口结束十年负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卢文军 实习生 郭浩;郑州常住人口超752万[N];郑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3 陆淑珍;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4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孟庆洁;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峰;昆山人口变迁研究:1978-2005[D];苏州大学;2008年
7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钟翰;上海区域人口变动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宁宁;台州城市外来人口市民化调查研究及规划策略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3 刘新勇;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章彬;新郊区建设下的上海远郊区人口集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仲雷;流动人口对常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刘琳;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但涛波;中山市外来人口的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韩全芳;流动人口行为变异及其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田禾;外来人口对城市公共教育、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林锦屏;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浙江人口流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75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7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