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外来人口的居住空间隔离研究
[Abstract]:Through the census data of 2010 and 200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lien population in Xi'an city, and finds that from 2000 to 2010, the aggregation degree of the foreign popul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decreased, and the aggregation degree of the peripheral region increased. However, the degree of spatial isolation has little change,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atial segregation of foreign population and urban residents a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survey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egregation of alien population living space are individual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he city and residence stability. Th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the community.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项目:空间隔离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12XJC840004)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李洋;;居住分异与社会距离[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李华;美国的居住隔离[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3 李志刚;刘晔;;中国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与空间分异[J];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4 郑静,许学强,陈浩光;广州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再分析[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5 甘满堂;王岩;;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卢国显;;空间隔离与集中化生存方式: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雷敏;张子珩;杨莉;;流动人口的居住状态与社会融合[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吴庆华;;转型期我国城市空间隔离探析[J];齐鲁学刊;2008年06期
9 俞路;赵永全;;人口分布、隔离指数及其地理视角——以上海市外来人口分布为例[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03期
10 谭日辉;;社会空间分化对城市居民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天府新论;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李强;李洋;;居住分异与社会距离[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梁秀香;;城市居住隔离的危害及出路探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郑子敏;;从房地产广告看城市居住社会分层——以福州市楼盘广告为研究对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5 马维军;刘德钦;刘宇;;人口GIS在天津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8年01期
6 赵渺希;;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布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6年01期
7 郑绍庆;;城市低收入住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9期
8 李定珍;论我国城市新居民区零售业的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9 陈艳;;城市住宅居住隔离现象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10 张述林;王小雪;;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地理学研究领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陈;;保障性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变迁与空间匹配性——基于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区的调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春花;李雪铭;张馨;;八十年代以来大连居住空间的扩散及郊区化初步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张锦荣;;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空间特征解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冉;;城市规划与生活形态的耦合解析——试论城市功能分区的理性回归[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熳莎;;“地下”与“地上”:聚焦北京一种特殊的“混居”社会空间[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彭晖;;四川北路购物中心对地方社会网络的影响[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菊芬;;基于住房需求—供给视角的居住分异机制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钟桂芬;徐建刚;;转型期我国小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卓伟德;;重庆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菊芬;;中国传统与现代居住空间形态对比研究——兼论现代居住区的社区性不足[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匡纯清;城市低收入社区构建学习型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韩秀伟;城市居住空间贫富分异现象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振军;广州市萝岗区森林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武宏;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忆茹;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吕雪梦;基于住宅选择视角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军;不同居住类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温富荣;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杨涛;地方政府实践驱动下门户城市的空间发展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尚意,朱立艾,王雯菲,范芝芬;城市交通干线发展对少数民族社区演变的影响——以北京马甸回族社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3 吕露光;;城市社会交往的特征与障碍问题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4 虞蔚;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J];城市规划;1986年06期
5 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6 黄怡;城市居住隔离及其研究进程[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5期
7 李小建;;西方社会地理学中的社会空间[J];地理译报;1987年02期
8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9 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J];地理学报;1989年04期
10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生,张大力;寓管理教育于服务之中──外来人口管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求是;2002年07期
2 崔承印;外来人口对北京人口规模和分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5期
3 朱渭萍,黄萍萍;徐汇区外来人口自办学校防病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年01期
4 ;全市人口低速增长[J];北京统计;2004年Z1期
5 施杏修,胡黛青;永康市外来人口计生管理的三种模式[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何强;;北京的“城市病”根源何在[J];中国统计;2008年11期
7 宋桂香,杨青;降低外来人口婴儿死亡率刻不容缓[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8 吴兴人;;人口准入与城市承载力[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孙祥虎;;谐音小故事太好笑了[J];读与写(小学中高年级版);2010年04期
10 宋迎昌,武伟;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华;李雪铭;;外来人口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孔志芳;陈益鸣;;一起外来人口集居地细菌性痢疾爆发调查[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寅;汪新;陈雅琴;张勤;廖镇江;;外来人口正成为小儿烧伤的主要人群[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卞雅彬;;北京市通州区2001-2004年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人管理分析[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蒋宪平;;关于预防外来人口新生代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袁百利;;关于吴兴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思路的探索[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侯亚非;尹德挺;;北京市外来人口特征变化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董崇慧;;绍兴县外来人口肺结核新登记情况及一年转归分析[A];浙江省结核病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玉照;梁波;;上海市“新移民”身份获得与结构分化——转型期外来人口的“移民化”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张淼;王志远;;外来人口犯罪趋势与原因分析——以宁波地区为样本的分析与考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侯永锋;让外来人口获得尊严[N];辽宁日报;2003年
2 记者 李亦中 通讯员 黄丽琴;件件实事暖人心[N];长江日报;2007年
3 任绍敏;1900万人口考验上海城管能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任绍敏;专家解读上海1900万人口“管理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韩涵;犯罪率不能成为城市准入的借口[N];甘肃法制报;2006年
6 秦千桥邋张骏;真情奏出和谐曲[N];人民公安报;2008年
7 方帅;北京:外来人口置业需求急升[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洪梅;准入不准入:这是个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任琦;石桥之变[N];浙江日报;2003年
10 马新闪邋本报记者 强洪;外来人口家庭纳入参评体系[N];中国妇女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晓馨;城市外来人口健康与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闫凤英;居住行为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朱丽萍;上海市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现况与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杨卡;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海宁;就业、工资和福利权益: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外来人口[D];南开大学;2012年
6 胡世俊;生境片断化与隔离对濒危植物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种群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7 钱序;上海、广东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行为的生态学因素及干预探索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淑艳;外来人口与广州市语言状况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黄松;尖吻蝮的亲缘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付磊;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小林;转型期传统居住空间更新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2 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刘丽丽;小户型居住空间计划的适应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侠;大城市低收入居住空间发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东南大学;2004年
5 邬弋军;市场化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变迁[D];同济大学;2008年
6 黄冬英;广州珠江新城居住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袁兆华;郊区化视域下济南市居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连宏萍;空间的转换:一项对失地农民住房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张露;人居空间的反思[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袁琨;当代艺术家居住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175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7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