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父母丧子的概率与年龄分布

发布时间:2018-09-07 17:42
【摘要】:文章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概率论和生命表估算了中国父母的丧子概率与丧子时的平均年龄,并讨论了死亡水平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父母失去儿子的概率更高;年龄别丧子概率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呈"L"形。在同样条件下男性(父亲)失去孩子的概率低于女性(母亲),丧子时的平均年龄也低于女性(母亲)。丧子概率取决于父子两代人死亡率的差异分布,在死亡水平均匀变动的条件下,死亡水平下降,丧子概率也会下降。父母丧子时的平均年龄受低龄人口死亡率变动的影响更明显。
[Abstract]:Based on probability theory and life table,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probability of Chinese parents' bereavement and the average age of bereavement,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death level on these two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ese parents had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losing their son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losing children at different ages was "L"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ents' ag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men (fathers) are less likely to lose children than women (mothers), and the average age of bereavement is lower than that of women (mothers). The probability of bereavement depends on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death rate between father and s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iform change of death level, the death level will decreas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bereavement will also decrease. The average age of parents bereavement was mor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mortality rate of the younger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金营;戈艳霞;;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以及对以往人口变动分析校正[J];人口研究;2013年01期

2 黄荣清;曾宪新;;“六普”报告的婴儿死亡率误差和实际水平的估计[J];人口研究;2013年02期

3 赵梦晗;杨凡;;六普数据中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概率的质疑与评估[J];人口研究;2013年05期

4 姜全保;郭震威;;独生子女家庭丧子概率的测算[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仁船;张航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演变与养老方案选择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南方人口;2013年02期

2 韦兵;;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风险研究[J];珠江论丛;2014年02期

3 陈雯;;从“制度”到“能动性”: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4 宋健;范文婷;;惯性增长下的人口再生产:全国及省级变化[J];人口研究;2013年04期

5 程中兴;;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失独”问题探视:基于公众认知与主体感知的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13年04期

6 赵梦晗;杨凡;;六普数据中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概率的质疑与评估[J];人口研究;2013年05期

7 陈卫;;中国人口的流动预期寿命[J];人口学刊;2013年06期

8 靳永爱;;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事实与启示[J];人口研究;2014年01期

9 陆杰华;李月;;2012~2013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人口与经济;2014年03期

10 陶然;;周期性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与适用性研究[J];统计研究;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洁丹;人口死亡率水平的数量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文静;城市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桑宗艳;城市失独家庭之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的探讨与实践[D];中南大学;2013年

3 许舒雯;“失独者”:心路历程、阶段性需求及社会工作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韩小晶;“失独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税海明;城市失独父母的养老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汤雯雯;失独家庭的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文涛;个案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李世佳;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中国失独家庭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雯;何雨;;独生子女:我国人口安全视野中不容忽视的焦点[J];青年探索;2006年04期

2 盛来运;中国婴儿死亡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4年05期

3 孙文生,靳光华;影响中国死亡率水平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5年04期

4 翟德华;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死亡水平间接估计[J];人口与经济;2003年05期

5 王广州;对第五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数据的评估与调整[J];人口与经济;2004年05期

6 于学军,王宁,王广州;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10期

7 翟振武;1990年婴儿死亡率的调整及生命表估计[J];人口研究;1993年02期

8 李树茁;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动分析──兼论对1990年人口普查死亡水平的调整[J];人口研究;1994年02期

9 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10 王金营;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J];人口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方回;试论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J];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02期

2 涂子贤,王仁安;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1995年02期

3 杨雪;吉林省人口死亡水平的量化研究[J];人口学刊;1998年05期

4 翟振武;中国1981—1987年人口死亡水平及模式的变化趋势[J];人口学刊;1989年02期

5 亓昕;中国不同地区死亡水平差异的模型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6年03期

6 张菊英,吴涛,张强;我国各省(市)死亡水平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7 葛娟;;伊犁地区2001~2005年人口死亡水平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12期

8 桂风云;魏传华;程硕;;基于六普数据我国省域死亡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1期

9 亓昕;死亡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5期

10 刘会敏;牛叔文;杨振;;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郑灵巧;城乡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持续上升[N];健康报;2008年

2 通讯员 冷光鸣 记者 胡德荣;上海共有癌症患者25万人[N];健康报;2013年

3 杨金华 记者  余红举;洪城人口身体健康率全省最高[N];南昌日报;2006年

4 张雪 章栋成;中国人均预期寿命 20年增长近5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5 李晓宏 张玉洁;健康寿命比寿命更重要[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艳枝;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薛茗月;新疆人口死亡水平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3 王倩;山东省人口死亡水平估计和死亡水平差异及死亡原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4 姜泽春;乳山市2006~2007年居民死亡水平、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及其疾病负担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翟德华;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省区常住人口死亡水平差异初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28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28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8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