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三系统估计量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0-19 18:43
【摘要】:正人口普查质量评估的主要目标是估计人口普查净误差,即普查目标总体实际人口数与普查登记人口数之差。由于普查登记人口数已知,所以净误差估计的关键是构造一个适当的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基于捕获—再捕获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是目前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工作中用来估计实际人口数及人口普查净误差的主流方法。一是它在使用人口普查之后的事后质量抽查资料构造人口数目估计量的时候还同时利用了人口普查资料的辅助信息,因而估计精
[Abstract]: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census is to estimate the net error of the census, t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actual population of the census target and the registered population of the census. Because the census registered population is known, the key of the net error estimation is to construct an appropriate estimator to estimate the actual population. The dual-system estimator based on the capture / recapture model is the mainstream method used to estimate the actual population and the net error of the census in the current census quality assessment. One is that when it uses the post-census quality sampling data to construct population number estimates, it also makes use of the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of the census data, so the estimation is accurate.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分类号】:C924.24;C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桂华;;人口普查覆盖误差估计方法综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桂华;吴东晟;;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的抽样设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2 陈培培;金勇进;;对我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若干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桂华;;行政记录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胡桂华;廖歆;;捕获-再捕获模型的统计学原理[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9期

3 胡桂华;;人口普查误差刍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11期

4 胡桂华;;论人口普查质量评估统计量[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卫;袁卫;黄向阳;;序贯调整估计量——不完全事后分层估计的新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5期

2 侯志强;;估计量的优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08期

3 文平;捕获——再捕获抽样中的复合估计量[J];昌吉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钟卫;袁卫;;对不完全事后分层的估计[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03期

5 秦海军;闫在在;;比类型估计量在数量特征随机化回答技术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06期

6 陈洪,彭桂芳;估计量优良标准质疑[J];中国统计;1992年06期

7 温红蕾;;有辅助信息时有限总体分布函数的新估计量[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02期

8 齐晓波;文平;;捕获-再捕获抽样及其在社会统计调查中的应用[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王永兰;抽样调查中的比率估计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S1期

10 杨清;抽样调查的系统性误差中估计量偏差的分析[J];中国统计;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光玉;唐守正;雷渊才;;不跨越边界基于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分层自适应群团抽样[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熊安元;王颖;;均值和方差的次序统计估计量[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解顺强;张兰霞;霍印林;;升降法确定的疲劳强度估计量的统计特性[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文平;王生喜;;捕获再捕获抽样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建华;复杂抽样小区域估计量的应用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2 陈佳;计量经济模型中非参数M估计的渐近理论[D];浙江大学;2008年

3 何腊梅;决策融合算法与极值指数的Pickands型估计[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世舜;矩阵加权估计及James-Stein估计的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雷刚;电磁逆问题的统计分析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卫东;广义矩方法GMM的理论本质及方法延伸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青松;极值指数估计量和尾端点估计量的收敛性[D];西南大学;2006年

2 梁媛坚;校准估计量方法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刘苗妙;尾指数估计量及二阶参数估计量的渐近性质[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传递;一类正极值指标的截尾估计量及退化椭圆方程的粘性解[D];西南大学;2006年

5 凌成秀;位置不变的矩型估计量的渐近性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淑良;一类矩型估计量的渐近收敛性[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杨亮吉;医疗费用估算的统计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樊丽淑;双重多元线性回归估计量的偏差和均方误差的估计量[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9 陶宝;位置不变的Pickands型估计量和尾端点估计量的渐近性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轩素梅;一类负极值指数Pickands型估计量和平滑正极值指数估计量的渐近性质[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2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82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