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口科学素质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outline of the Action Plan for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a questionnaire on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was design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and scientific ability, drawing on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Taking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population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regional population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popul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ttribute in Beijing.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scientific quality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分类号】:C92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健民;刘小玲;;从能力建设看科学素质的内涵[J];科技导报;2008年16期
2 王以芳;房瑞标;;中国科协发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J];科协论坛;2010年12期
3 张超;李曦;何薇;;科学素质与科学素质调查的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有志;梅伟;冯步云;;江苏省公民科学生活能力调查简介及结果分析[J];科普研究;2010年06期
2 乐琦;鞠超;;我国电视科普节目发展进程与途径探索[J];科普研究;2012年01期
3 王傅;;科普教育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J];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4 胡咏梅;杨素红;卢珂;;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工具研发及质量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03期
5 刘小玲;李健民;;中国公众科学素质基准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1期
6 宋丙昌;;科技网站传播效果及其提高对策探析[J];新闻知识;201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新丽;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明希;基于科学素质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学清;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田惠凤;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佳;我国科普网站传播效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潘颖;高中生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现状调查与促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赵肖男;我国公民素质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8 邱志海;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折射出的科学教育问题与思考[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9 邵博文;初、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鄞州区多措并举优化区域人口结构[J];宁波通讯;2014年01期
2 薛红焰;区域人口特点对青海市场流通的影响[J];攀登;1997年03期
3 黄永斌;白永平;李建豹;;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兰—西城市区域人口聚散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4 刘书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区域人口管理机制构建与创新——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J];西北人口;2012年05期
5 李会平;奎屯—乌苏—独山子区域人口发展预测与对策[J];干旱区地理;1994年03期
6 杨绪斌;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初探[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06期
7 夏海勇;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与区域人口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创新[J];人口学刊;2005年03期
8 刘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3年03期
9 孟昭振;;建立“五联共赢”工作机制 探索统筹解决区域人口问题的新路子[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年10期
10 段成荣;多区域人口预测理论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讲习班在北京举办[J];人口研究;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洪业应;陈景信;;区域人口-粮食-耕地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丹;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记者 田少军;深入开展区域人口发展研究[N];中国人口报;2005年
3 兴化市戴窑高级中学 唐兴杰;必要·必然·必须[N];江苏教育报;2012年
4 记者 甘国华 孟群华 特约记者 王晓岚;开展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N];中国人口报;2004年
5 宋晓华;让不同区域人口享受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N];新华日报;2008年
6 黄浩;市领导到市经济开发区调研拆迁项目[N];巢湖日报;2010年
7 巴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洪祥;认清“短板” 落实教育优先战略[N];巴中日报;2009年
8 王洋;今年起将开展分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分析[N];中国人口报;2013年
9 记者 李富;红山区桥北组团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N];赤峰日报;2009年
10 程伟虹;江阴以提升人口素质打造城市特色[N];江阴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丽媛;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人口时空涨落与环境变迁的拟合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王承强;超低生育水平下的山东省区域人口发展态势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詹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与分析——兼对江西省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王松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7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87062.html